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道法法师:祖庭重光与佛法复兴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 2021-06-24 15:34:42

內容摘要:佛法在中国长期流传,形成以大乘佛法为本质内容、以佛教宗派为表现形态的中国佛教,各个宗派在孕育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祖庭这一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寺院形态,构成中国佛教寺院体系的最高层级,是为中国佛教各宗派的摇篮,地位崇高,作用巨大。在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下,佛法复兴进入新的机遇期,祖庭理当在佛法复兴的历史进程有所担当。全文的主旨即在于,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指出祖庭在当下及未来佛法复兴的进程中,应从读经运动下手,并适时展开和推动禅法运动,藉以恢复祖庭的崇高地位,发挥祖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祖庭;读经运动;禅法运动;佛法复兴

引言

祖庭,这简单的两个字,在今日佛弟子的心中,依然会激起丰富的联想甚至朝礼的冲动。在佛教史上,祖庭是佛法繁荣时代的标帜,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

中国当下的内外因缘在在昭示,佛法复兴的机遇期到来了。祖庭以其悠久的历史积淀和巨大的文化潜力,应该在佛法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重新焕发活力,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因应时代需要,盘活祖庭的人文资源,努力把祖庭建设成为培育僧才、弘扬佛法、教化大众的新型圣地、文化平台、精神家园,是佛法复兴的下手处。目前,在优秀僧才法匠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先着力把祖庭打造成佛教读经运动的基地,为佛法复兴预做准备。

一、祖庭是宗派的摇篮

两汉之际,佛法传入中国,随着经典的不断汉译和广泛流传,在政局跌荡的中国南北各地,逐渐形成一场持续数百年的佛教读经运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群,对经典的爱好各不相同,先后形成各种学派,诸如般若学的六家七宗、涅槃学派、毗昙学派、成实学派、三论学派、摄论学派、俱舍学派、地论学派,各领风骚数十年。几乎在读经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禅法迤逦传入,不断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和推崇,汇聚而成一场持续上千年的佛教禅法运动。

读经运动与禅法运动交相辉映,终于在隋唐两代统一的政治格局中,产生了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隋代,先后有智顗禅师创立天台宗,吉藏大师创立三论宗;入唐,东山法门的崛起标志着禅宗的建立,窥基大师创立唯识宗,道宣律师创立南山律宗,由法藏大师与澄观大师完成华严宗的创立,由道绰禅师和善导禅师完成净土宗,开元三大士传持密宗,在大约二百年之间,八宗先后创设,是为中国佛法繁荣时代的显著标帜,中国佛教的基本格局由此形成,基本形态也由此奠定。

各个宗派的开山祖师或中兴祖师所住锡的寺院,即被视为祖庭,这样的祖庭为数并不太多,如天台宗的修禅寺、玉泉寺,三论宗的嘉祥寺,南宗禅的南华寺,唯识宗的慈恩寺;后世子孙追宗认祖,将历代祖师的主要住锡地,也视为祖庭,祖庭的数量增加,尤其是像天台宗、禅宗、净土宗传承久远,祖师众多,祖庭的规模显著扩大;尤其要说到禅宗,流传较广的不仅有南北二宗,别行东南的牛头宗有“牛头六祖”的传承,南宗禅后来又分出五家七宗,其中的临济宗往下再分派系,宋代有虎丘派与大慧派,明末有天童派与三峰派,祖师特别众多,祖庭的数量成倍增加。如此推算,各宗各派的祖庭遍布各地,数量相当可观。

历代祖师,住锡一地,或宣讲佛理,僧众依从受学;或大作佛事,信众皈依听法;或参禅打坐,禅众依教观心,此皆是祖庭兴旺时期的平常事。正是靠着历代祖师的刻苦自励、殷勤劝化,前后相继地积功累德,最终成就了祖庭的地位与影响。

二、祖庭是文化的宝库

祖庭一定有故事有传说,故事感人至深,传说神奇无比。历代祖师,或为祖庭的开创者,或为中兴者,或为维护者,各随时节因缘,弘化一方,影响当时后世,过往祖师的人物事迹,与祖师们经理过的寺院建筑、山水地理,共同构成祖庭文化的丰富内涵,一座祖庭,就是一个文化宝库。若单是一座寺院建筑或是一个风景名胜,没有祖师住锡弘法的故事与传说,自然享受不到祖庭的尊崇与荣耀。

近些年来,特别是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文化兴国”的战略决策以来,各地佛教寺院尤其是祖庭,在地方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纷纷举办佛教学术研讨会和佛教文化节等活动,盘活佛教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地方文化品位,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扩大地方的文化影响,还有更多的祖庭顺利地得以复建、扩建。在新的文化形势下,各地对佛教文化尤其是祖庭文化资源的利用,从先前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或“宗教搭台,经济唱戏”,过渡到如今比较纯粹的文化建设上来,主要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宗旨,无疑更有利于佛教的健康发展。

但是,任何一座祖庭的历史文化资源都是有限的,即使是历史悠久的祖庭,一般开几次学术研讨会也就差不多把历史故实盘点清楚了,搞佛教文化节也是一时的新鲜和热闹,既烧钱,对社会大众也没有太多的利益,日久生厌,也很长期搞下去。说白了,这些做法都是从祖宗留下的文化宝库中往外拿东西,总会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究其实,祖庭文化中最为宝贵的东西,恰恰是历代祖师为法忘躯、弘法利生的伟大精神传统,这才是祖庭的传家宝,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摩尼宝珠。继承和发挥这个传统,为祖庭增光添彩,祖庭文化的库藏就会日益丰富,子子孙孙享用不尽。

三、祖庭重光的时节因缘

回顾历史,祖庭要必得祖师而兴。自佛法初传中国,至最近一次灭法,两千年间,乱局多而治世少,佛法亦繁荣期短而衰落期长,祖师出世因缘难具,所以特别集中出现于唐宋治平之世、文化发达之期,可以称得上群星灿烂,其他时期祖师少见,或者寥若晨星,或者如流星一闪而过。

仅以禅宗祖庭南华寺为例,因得六祖慧能大师住锡而名满禅林,曹溪乃为南宗禅的法脉之源,六祖去后,声势转衰。降至明末,凋敝之极,因得憨山德清大师锐意整顿而暂时中兴,憨山去,又转衰。降及民国,时值抗日战争期间,虚云禅师上继憨山,再次整顿南华寺,祖庭稍复旧观。由南华寺之兴废,其他祖庭的命运概可想见。

今日佛法劫后余生,生机初复,既难觅祖师,而侈谈祖庭重光,难道不是缘木求鱼、痴心妄想吗?观古察今,其实不然,当今时节因缘大不同于往昔。

自二十世纪末叶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经初步建成小康社会。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便利的人们自然生发安顿心灵的迫切需要,处处寻觅精神归宿。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由释迦牟尼佛开创、历代祖师传承的佛教文明,素以治心之道闻名于世,佛言祖语汇集在历代《大藏经》中,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藏。儒道佛三家共同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骨干,尤其是擅长治心之道的佛教,在人心思治的当今时代,又一次受到人们的青睐,佛法复兴的机运悄然到来。

如前所述,征诸历史,佛法传入中国,以译经开始,形成持续数百年的读经运动,其间大师辈出,学派纷呈。在读经运动中,大众依教奉行,催生持续千年的禅法运动,期间禅师辈出,禅派林立。学派与禅派起承转合,整合融汇,最终形成大乘八宗,构成中国佛教的骨干。在农业文明时期,以大乘佛法为根本内容、以禅为特质的中国佛教,为佛教文明的世界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因此成为大乘佛法的第二故乡。

如今,一个全新的时代到来了,大乘佛法第二故乡的人民正热切地期盼大乘佛法能够智慧重光。佛教的世系传承虽可因各种原因中断,植根于人类心灵深处的精神传统从来不曾中断。尤其值得庆幸的是,三藏经典具在。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古圣先贤的教诲,一样能够启迪智慧,安顿心灵,一样能够与古圣先贤心心相印。

佛陀是最好的老师,故佛言足可依凭,依教奉行,有大利益;历代祖师也都是优秀的老师,故祖语诚恳无欺,依之而行,亦有利益。然而,三藏经典浩如烟海,读通一经一论尚且不易,要读通三藏,自古视为畏途。当今时代,条件不同以往,阅藏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十分必要,理由如下:其一,接受能力,基于知识和生活经验而养成的系统性思维,使今天的人们具备系统接受佛法知识的认识能力;其二,三藏易得,佛典的电子化与网络化,使得人人可信手下载阅读;其三,大众需要,彻底解决精神归宿的问题,做一个有信仰、有精神追求、有文化品位的人,阅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缺少大师级的僧才法匠,并不意味着寺院在弘法方面就一定无所做为,尤其是各地的祖庭,正可以其得天独厚的文化影响力,组织和带领大众读经阅藏,从而把祖庭打造成佛教读经运动的基地,以祖庭的龙头效应,在中国掀起一场热烈持久的佛教读经运动,正是当今佛教界当为、可为的头等大事。大众在正闻熏习的过程中树立正信、正见,福慧增长,感应道交,祖师级的法门龙象乘愿再来,不就成了合情合理的期待吗?

四、佛法复兴的前景展望

若进而言之,祖庭重光,更是实现“大乘佛法复兴的佛教梦”的下手处。

中国人与大乘佛法的因缘甚深。据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三九〈东北方品〉的记载,因舍利子问,佛陀悬记《般若经》的传播路线图是:东南方→南方→西南方→西北方→北方→东北方。

征诸佛史,佛灭度之后的后五百岁,印度佛教走向衰亡,正值中国唐宋之世,佛教发达,般若经流行。天台宗以般若经为立说之基,“学之以般若,宣之以大悲。”(《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三论宗亦宗依般若诸经,吉藏作《大品》《仁王》《金刚》等诸般若经疏多种;禅宗东山法门从四祖道信时即“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楞伽师资记》),五祖弘忍劝持《金刚般若经》,致使《金刚经》随禅宗广行天下,成为抄写刊刻流行最广的佛经;慈恩宗窥基号称百部疏主,亦著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金刚般若经赞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兼弘般若。般若经之广行中国,在佛法东传中最为引人瞩目。

《大般若经》中佛所说之东北方,案文化兴盛、国人聪慧而论,唯有释为中国,方称允惬。以此而论,中国人自古即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久结法缘,般若经之译传、研习、流行,据之成立宗派,个中渊源,佛陀早有明文悬记。从义学高僧们所讲佛经的传记资料来看,诸部经中,以般若部类注疏解说为最多,般若诸部,又以《心经》《金刚经》的注疏解说为多,此与《大般若经》所说恰可相互印证。

般若的威德甚大,玄奘译毕《大般若经》,欣庆称赞此经为“镇国之典,人天大宝。”(《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天台宗三祖慧思禅师当年曾以念般若解毒救命。自述:“年三十九,是末法一百二十年,淮南郢州刺史刘怀宝共游郢州山中,唤出讲摩诃衍义。是时为义相答,故有诸法师起大瞋怒,有五人恶论师以生金药置饮食中令慧思食。所有余残,三人噉之,一日即死。慧思于时身怀极困,得停七日,气命垂尽。临死之际,一心合掌向十方佛忏悔,念般若波罗蜜,作如是言:不得他心智不应说法。如是念时,生金毒药即得消除还,更得差。”(《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

禅宗四祖道信禅师以般若解吉州之围。史载:“隋大业十三载。领徒众抵吉州。值群盗围城七旬不解。万众惶怖。师愍之教令念摩诃般若。时贼众望雉堞间。若有神兵。乃相谓曰。城内必有异人。不可攻矣。稍稍引去。”(《景德传灯录》卷三)

中国佛教的实质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路,可以概括为读经运动和禅法运动交互作用,八大宗派起承转合,主干支流万派归宗。“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覆辙不可重蹈,殷鉴至为宝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一切几乎从头再来的中国佛教,未来将要演进的路线固不可能完全因循历史进路,但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历史进路。历史进路中带有规律性质的合理次序与内容构成,势必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种种新的形式再度呈现。历史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人所共知,不必多言。

如果以历史进路为依凭,来预测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大体不出以读经运动为起始,继之以禅法运动。唯有扎实推进读经运动,普及佛法知识,提高大众的觉悟与见识,才可能有真实有效的禅法运动,大众学修大乘佛法才可能有福慧增长的真实利益,才可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才可能有高尚、诗意、自在的禅化生活,才可能有开创新文明的智慧源泉。

我们现在虽然无法具体描述未来大乘佛法复兴的繁盛图景,但是,是否充分体现大乘佛法的平等精神、民主原则和智慧高度,是我们衡量大乘佛法复兴的基本标准,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依然会如此。国运昌隆、国民富足、文化发达,则是佛法复兴必不可少的社会历史条件。

简而言之,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全实现之时,也必是“大乘佛法复兴的佛教梦”成功实现之时,也是进入一期人类新文明之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关人类新文明的开创,拥有法界智慧的大乘佛法,必将是开创人类新文明最为倚重的智慧宝藏。所谓开创美好未来,实是期待人类清净觉心朗然呈现为清净世界,共同的善业感召依正二报庄严。

在国家文化政策的引导和保护下,在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下,通过佛教四众弟子的共同努力,把一座座祖庭建设成为一个个读经运动和禅法运动的基地,积极响应和配合国家的“文化兴国”战略,助力民族文化复兴,戮力实现“大乘佛法复兴的佛教梦”,满足社会大众修学佛法的真切需要,是这个时代赋予祖庭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