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观音文学简说

唐宋以降,随着观音信仰的日趋盛行,无论是僧人还是文人墨客都撰写了大量的与观音信仰有关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体裁多样,有诗词、偈语、散文、小说、戏曲等,内容也非常广泛,涉及到观音信仰的方方面面。

以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为例,在其文集所收录各类文章中,有关观音信仰的就多达近20篇。如诗歌《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这是一首讽刺诗,借殿堂中的观音菩萨雕像讽刺那些在其位而不体恤民情的官僚们。清汪师韩所撰的《苏诗选评笺释》评曰:“如古谣谚,精悍遒古,刺当事不恤民也。”这首诗精炼含蓄,通俗晓畅,音韵和谐,具有民歌风味。后世多有收录,流传甚广。

又如苏轼在游览九江石钟山时作有《上观音阁》一诗:“岩上观音岩下湖,俨如南海旧规模。庭前翠竹千竿有,门外红尘半点无。水绕三江同楚地,势连五老共洪都。夜来一片无私月,照见摩尼顶上珠。”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观音阁周围优美而壮阔的景物,也流露出作者对佛法的深刻体会。

另外,佛教典籍中的偈颂体裁也对苏轼的诗作形式产生影响。如《灵感观音偈并引》:“或问居士,佛无不在,云何僧荣,所常供养,观世音像,独称灵感?居士答言:譬如静夜,天清无方,我目无病,未有举头,而不见月,今此画像,方其画时,工适清净,又此僧荣,方供养时,秉心端严,不入诸相,无有我人,众生寿者,则观世音,廓然自现。……”苏轼的这首观音偈不仅在体裁上受到佛教偈颂文体的影响,而且在内容上也是对观音信仰的宣扬。

这样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观音信仰的流行不仅为苏轼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通过其文学作品的影响,也使得观音信仰的传播更加深广。以上只是以东坡先生为例,通过管中窥豹,略见观音文学的一斑。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