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菩提”二字是什么意思

来源:灵隐寺 2022-03-07 10:45:39

梵语菩提,唐朝以前的旧译时代,翻译为“道”,唐朝以后,新译为“觉”,比如:

菩提,名诸佛道。

——《大智度论》

菩提胡语,以翻名道。

——《大乘义章》

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

——《安乐集》

梵语菩提,此翻为觉。

——《唯识述记》

菩提即是觉道,即诸佛所证正觉之道。但此道,非普通世间之道,非二乘人所证出世间小乘之道,亦非大乘菩萨所修的菩萨道,而是诸佛所证无上菩提的佛道。

如果说觉,则非世间一般人的知觉、错觉,非外道的邪觉,非二乘的偏觉,非菩萨未圆满的正觉,而是诸佛智德圆满,究竟觉悟的无上正等正觉。一般人的知觉,是妄非真;外道的觉,是邪非正;二乘的觉,是偏非中;菩萨的觉,虽正未圆,这些都不是最究竟的。

唯佛与佛,以始觉智,证本觉理,智极理圆,并基于平等之理,教化众生,平等拔苦与乐,故言正等;佛自觉己圆,又能觉他,二利究竟,觉行圆满,十界众生,无过其上者,因言:无上正等正觉。

如果根据众生本具的理性来说,菩提可分为真性菩提,实智菩提,及方便菩提三种:

真性菩提:即是众生本具的真如自性,在有情言,名之为佛性;在无情言,名之为法性。

无论佛性或法性,俱皆真实而且常住。众生虽然迷此佛性,流转三界六道生死,成为苦恼的众生,但此性不灭不减;诸佛虽然悟此佛性,了生死,出三界,证菩提,成为正觉的佛陀,但此性亦不生不增。

至于法性,则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如水的湿性,火的暖性,地的坚性,风的动性,以及宇宙万物的个别的特性。物之相虽然生灭无常,物之性则永恒不变。

这种不变又能随缘,随缘而又不变的真性,原是生佛体同,圣凡无二,物我一如,既无去来,亦无生灭,因名之为如如理,亦即是众生的本觉理体,因此称作真性菩提。

此真性菩提即是法身理体,周遍法界,是以理为道。

实智菩提:实智,即是真实的智慧。

此真实的智慧,是依据众生本具的理性而起的始觉智,还照众生本具的本觉理,理智一如,不假修成。而且能够如实了知本觉理体,能灭妄归真,能转识成智,因此被称为实智菩提。

此实智菩提即是诸佛所证的根本智,以其智光能够圆照法界而无遗,是以智慧为道。

方便菩提:方便,指权巧方便。

佛以实智证理,以权智鉴机,随顺众生种种根性,而施设种种方便,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权巧启发,众生内在的智慧,令众生去妄存真,共证理性菩提,因此被称为方便菩提。

此方便菩提即是依根本智所起的后得智,妙用无边,是以对机施教为道。

如果根据诸佛证德来说,菩提有法身菩提、报身菩提及应身菩提。

法身菩提即是如来藏性。此如来藏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无所不在,无处不遍,万物共品,诸佛共证。

报身菩提是十地位满的菩萨,果证真常,灵明觉照,恒于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中,自我享乐。

应身菩提是诸佛菩萨,随顺众生的机情所示现的应身。如果众生机情成熟,佛即示现八相成道,如释尊降生于释氏王宫,去伽耶城不远之处,坐菩提树下,于金刚座上,证得无上菩提,转法轮,教化众生,利益有情,即是应身菩提。

如果根据菩萨修证的过程而言,有五种菩提:

一、发心菩提:是指十信位的菩萨,能够真发菩提心,得不退转。

二、伏心菩提: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的菩萨,能够调伏心中烦恼,进修诸波罗蜜。

三、明心菩提:进入初地或以上的菩萨,能观照诸法实相理,心地明了。

四、出到菩提:八地以上菩萨,修诸般若,断惑证真,心不执着,而出离三界生死,到达涅槃彼岸。

五、无上菩提:等觉菩萨,断尽最后一品无明,降诸魔障,证无上道,名无上菩提。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