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会召开

来源:云冈石窟 2022-05-12 11:21:18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的讲话(2020年5月11日)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这是云冈历史上值得铭记的珍贵时刻。时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两周年,2022年5月11日上午,云冈研究院举办了“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会”专题学术活动,会议主要围绕“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进行研讨。


为响应国家疫情防控的号召,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线上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倪润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彭丰文研究员,山西大学博士生导师向晋卫教授作主旨发言,线下由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大同大学徐小淑博士,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发言。本次会议由云冈研究院副院长何建国主持,我院相关专家学者出席。

研讨会上,杭侃院长表示,过去两年,云冈研究院坚持科研立院,在云冈石窟的保护、基础研究、文旅融合等方面集中发力。希望未来将云冈研究院建成“云冈学”领域的学术高地,雁北地区的文化发动机。

倪润安教授从两条线索阐述北魏平城墓葬的演变过程,一条是墓葬文化从“北魏制”向“晋制”转变,体现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汉文化的不断认同。另一条是作为外来文明的佛教因素融入主流文化,渗入墓葬。他认为,平城墓葬的制度转变反映了拓跋鲜卑对中原文化制度的接受和认同;其次,佛教文化的崛起影响了南北政权的分布,而北魏以“国家佛教”的方式对佛教进展实施有效控制。在两条线索的交织作用下,造就了平城墓葬文化的繁荣,同时也是民族融合及文明汇聚的有力见证。

彭丰文研究员围绕“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演进”这一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她指出,此次改革不仅有利于北魏王朝建构正统形象,巩固北魏统治,而且客观上加快了拓跋鲜卑及诸多北方民族融入中原文化与华夏民族的历史进程。此举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为隋唐时期形成国家统一和经济文化繁荣昌盛局面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推动了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向晋卫教授就“传统历史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了详细研讨。他认为,广义的历史观其实就是对历史的认识,传统社会主流的历史观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至为重要。其中,战国秦汉时期逐渐形成的“五德终始”理论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从秦汉到两宋时期,五德终始理论始终作为传统社会的主要历史观,对国家的政治文化建设,尤其是民族融合和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徐小淑博士总结了21世纪以来日本对云冈石窟的考古学研究概况,梳理其在石窟分期、佛教故事图以及石窟寺景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她认为,日本重视国内不同学科之间以及与国外相关国家的合作研究,将云冈佛教艺术从东亚延至中亚、印度等佛教东渐的相关国家,进行更深入的源流探索。这种将云冈置于佛教东渐视野的研究可以更全面认识云冈文化的融合过程和民族性,对我国的云冈研究不无裨益。

会议最后,张焯书记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回顾了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时的场景,感谢总书记为云冈石窟的发展指明方向。他强调,云冈石窟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