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玄奘真实的取经路

来源:南安雪峰寺 2022-04-26 10:52:34

玄奘(602-664),唐代著名高僧,俗姓陈,名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玄奘出家时,正是隋朝时期。当时对于僧人出家,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只有那些天资聪颖的人,才能被挑选剃度。13岁的玄奘,以自己的聪颖,使当时的寺院住持破格为他剃度。玄奘的聪颖,或许来源于他的家族。玄奘的家族,从北魏时期,就开始为官。

到了玄奘父亲的时候,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县令,却对儒家学说颇有研究。这使得幼年的玄奘,得以浸润于儒家学说,接受很好的教育。

人生无常。五岁那年,母亲去世。十岁那年,父亲去世。此后,玄奘跟随在寺院中出家的二哥,学习佛家经典。直到13岁那年,他正式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名玄奘,21岁受具足戒。

其后他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为了寻求真正的佛教典义,于是决定佛教的发源地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长途跋涉五万余里。而这一去,就是19年。

玄奘从长安随商队出发西行,先是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臧),继昼伏夜行,至瓜州,之后到达了玉门关,过星星峡、之后遇到了西游记里的流沙河(莫贺延碛),也就是在咱们今天的额济那河。玄奘当年在这里迷了路,五天四夜玄奘是滴水未进,口干舌燥,几乎要渴死了。恍惚之间,玄奘隐约看到了一位身高数丈的大神。大声说道,为什么不努力行走,光躺在那里有用吗?玄奘怀着“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的信念,从昏迷中苏醒,并跟随识途老马找到水源,顺利走出了沙漠。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到了中亚玄奘才知道佛教发源于印度,于是又拐向南方。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困难重重。历经四年终于到达了佛教圣地——那烂陀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

玄奘每天都要和艰苦的环境斗争。开始的时候还可以步行,但是缺水让他的体力快速透支,他只能趴在马背上,任由马信步前行。到达最终目地后玄奘在印度学习专研佛法十三年,又历经两年回到长安。他以普度众生为志,以西天灵山为向,向死而生,一路上是历尽了艰险磨难,只为心中那一片桑田众生,以一人之力,几乎影响了中国的佛教。

在返回长安以后,他殚精竭虑翻译佛经。玄奘与其他人一起翻译了75部经典和1500万字的经文。整个翻译过程持续了近20年,直到玄奘去世。玄奘翻译的经文最早流传到日本、韩国、越南等地。玄奘的修养、毅力和精神也深受世人的敬仰。

玄奘西行路线:

长安----秦州----凉州----甘州----肃州----沙洲---玉门关---莫贺延啧----伊吾-----火焰山----高昌----焉耆----龟兹----凌山----大清池----碎叶城----昭武九姓七国----飒末建国----铁门关----梵衍那国----迦毕试国----健驮逻国----迦湿弥罗国----碟迦国----曲女城----摩揭陀国----那烂陀寺。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