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太虚洞与太虚大师

南安雪峰寺 2022-06-15 10:02:22

南安雪峰寺太虚洞是纪念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理论家、实践家,“人间佛教”理论先驱——太虚大师而建。民国17年(1928年)转逢法师①在此闭关,洞口刻有大醒法师②所撰写对联:转大法轮微尘里,逢诸菩萨此洞中。

01

太虚洞

太虚洞下有“九洞崆”,深不可测,至今留有“西湖二景宝,流落九洞崆”的石刻。传说此洞南北贯通,从山顶通向山下东溪前山渡口的深潭中,长达几公里,大处如厅堂,窄处可通人,里有石室、石桌、石床、石椅。

▲雪峰寺太虚洞

02

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1890-1947年):法名唯心,字太虚,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gàn)森,学名沛林。原籍浙江省崇德(今浙江省桐乡市),出生于浙江省海宁,近代著名高僧。16岁出家,法号太虚。太虚大师把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他创办僧伽佛学院,培养新僧人材;组织居士正信会,团结各界信众;出版书报杂志,宣传佛教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8年太虚大师提出“人生佛教”。1932至1933年间,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足以与禅宗的形成相比拟的中国佛教的第二个最重大的创新”,是佛教中国化的当代型态,推动了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

注释:

1.转逢法师:1879~1952年,我国近现代的高僧,字海妙,俗姓王,南安市洪濑镇四都人。其兄早年出家,法名转初。12岁时到雪峰寺探视兄长,后留寺做小沙弥。17岁时剃度。1911年任南普陀寺住持,后为雪峰寺住持。一生为弘扬佛法不懈努力,福建、江苏、浙江、云南、四川、西藏等地以及越南、缅甸、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星洲(今新加坡)等皆留下其足迹。1950年任新加坡龙山寺住持,在国内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声誉。1952年在龙山寺入寂,享年73岁,著有《六字云梯》、《莲舌阿轮》等书。

2.大醒法师:1900-1952年,江苏省东台人,俗姓袁,法名机警,号大醒,别署随缘。毕业于东台师范学校。1924年于扬州天宁寺出家,秋入武昌佛学院就读,成为太虚门下的一员。1928年至1932年间,主持南普陀与闽南佛学院,并创办《现代僧伽》杂志,发挥了护卫佛教的作用。1933年在汕头主办《现代佛教》周刊,同年冬至1935年秋,在武昌接任《海潮音》杂志主编之职。1936年曾受太虚之命,赴日本考察佛教。抗战胜利后,复归太虚旗下,1946年任雪窦寺住持。1948年,复主编《海潮音》,后将该杂志携至台湾续办。1952年12月圆寂于台湾。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