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佛陀教授的放牛之法

灵隐寺 2022-06-27 10:15:06


《放牛譬喻经》有一段记载:摩伽陀国的频婆娑罗王招待佛及五百位弟子长达三个月。国王用新鲜的奶、酪和酥等食物,来供养佛和一群比丘,同时,吩咐一群放牛的人:“你们到附近来住好了,而且每天都要把新鲜牛奶、酪、酥等食物送来。”

三个月过去,国王颇为怜惜地告诉那群放牛的人:“你们先去瞻仰佛,然后再回到原地去放牛吧!”

一群放牛人浩浩荡荡的来参访佛,他们沿途高声交谈:“我们听人说,佛是一切智人,我们只不过是身份低贱的小人罢了。我们确实要明白一切智人到底为何留在这里呢?一方面,许多婆罗门喜好酥和酪,常常驾临放牛人的地方,待人亲切。放牛人也因此从他们那里听到各种经典的名字,在四种《韦陀经》里,关于治病、战斗、星宿、祭天、歌舞、辩论、难问等各种方法,计有六十四种世间的技艺。又听说净饭王的长子(乔答摩、瞿昙)不但学问渊博,也有丰富的常识,即使懂得《韦陀》方面的事,那也不足为奇。他自出生到现在,根本不曾放过牛。我们不妨问些放牛的秘诀,倘若他知道得很多,他才是真正的一切智人。”

他们经过一番议论,才进入竹园里。他们看见佛的光明照耀林木间,一片辉煌。他们走前来礼佛,看到佛坐在树下的情状。佛的姿势仿佛一座金山,又像把酥丢进火里,碰地一发,呈现光亮的火花一样;犹如融化的金子,散落在竹林间,放出紫金色的光辉。他们目睹这种情状,而皆大欢喜。

他们向佛作礼,然后坐下,再向佛提出问题:“放牛的人有几种方法?只有成全这些方法,才能使牛群繁殖吗?又有几种方法,如果不成全的话,是否不但不会增加牛群数量,而且还得不到轻松安定?”

佛回答:“计有十一种方法,放牛者才能让牛群繁殖。这十一种方法是:一、知晓对象的色泽;二、知道姿势;三、懂得刷毛;四、懂得治疗伤患;五、懂得冒烟;六、懂得好路线;七、知道牛所要去的地方;八、知道容易渡河的所在;九、知道安稳舒适的所在;十、懂得置余奶;十一、懂得怎样重视牛的头目。

倘若放牛者懂得以上十一种方法,就可使牛群繁殖。比丘也不例外,若知道十一种法,才能增延善法。具体来说:

一、怎样知晓对象的色泽呢?如果是牛的话,就要懂得黑色、白色、混合色。比丘也是这样,一切对象者由四种元素(地,水,火,风)组成,要知道它们是全靠这四项元素形成的。

二、怎样知道姿态呢?要晓得牛健康和患病的姿态,即使跟其他牛群一比较,也能凭姿态来识别。比丘也一样,看见他摆出好姿势,就晓得他是智者,如摆出坏姿势的话,一看也知道他是愚蠢家伙。

三、怎样懂得刷毛呢?倘若许多虫类附着在牛的身上吸血,就会呈现各种疮。因此,只有好好刷毛,才能除害,保持健康。比丘也一样,当邪念的虫吸了善良资质的血液,心的伤害才会加剧。只有除掉它,才能心安理得。

四、怎样医疗伤患呢?有时不妨为牛铺上草叶,防范蚊虫的叮刺。比丘也一样,心里观照正法,覆盖六种享乐的伤害,别让烦恼、贪婪和瞋恚等坏虫刺伤。

五、要怎样懂得起烟,驱逐许多蚊虫等虫类?牛若看见远处冒烟,会纷纷回到自己的房舍。比丘也一样,好像亲自听到般地实行、讲述,除去诸多烦恼的蚊虫,以说法的烟,引导众生,让他们进到无我、实相和空的房屋里。

六、怎样知道路呢?牛从来来去去的情状,晓得路的好坏。比丘也一样,了解八正道,才能进入涅槃,脱离断灭与恒常的两条恶道。

七、晓得牛的需求何在,才能让它繁殖旺盛,减少疾病。比丘也一样,宏扬佛法时,可以获得清净法喜,让诸种善根更好的成长。

八、知道牛怎样过河?牛懂得哪里容易下水或容易渡过,哪里没有巨浪和恶虫。比丘也一样,尽量到多闻的比丘那里去问法。另一方面,说法的人要事先明白人心的敏锐、迟钝,或烦恼的轻重,好好拯救他们,好让他们渡向安稳宁静的彼岸。

九、如何知晓安稳宁静的地方呢?要懂得适宜安住,没有虎、狼、狮子、恶虫或毒兽的所在。比丘也一样,四念处可以得到平安宁静,晓得何处没有烦恼的恶魔与毒兽,倘若比丘来到这里,必能安然无恙,无忧无虑。

十、怎样处理余下的母奶?母牛疼爱小牛,尽量喂奶。此时,如果母牛有剩余的奶,母牛欢喜,小牛也会吸得够饱,牛主人与放牛者,每天都有好处。比丘也一样,在家俗人或居士,布施衣服或食物给出家人时,必需要明白有多少数量,不能全部用完。这样,布施者会欢喜,信心不断,受施者也不虞匮乏。

十一、怎样重视牛的头目?因为许多成长的大牛,都会好好守护牛群,所以,要特别小心保护大牛,别让它瘦弱下来。譬如给它喝些麻油,装饰璎珞,戴上铁角标识,善用毛刷揉搓,或当面夸称。比丘也一样,在大庭广众前面,要赞叹威德显赫之士,护持佛法,驳倒外道,好好给八众培植善根,依据他们的需求,让他们能够涌起恭敬和供养心。”

这群放牛人听完上面的话,心里寻思:“我们知道也不过其中三四项,甚至连放牛师父也充其量懂得五六项。现在听他这么说,无异破天荒的事。连这种专业都能一清二楚,其他一切也应该不在话下,眼前这位先生无疑是一切智人。”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