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印顺法师: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外交

来源:深圳弘法寺 2022-03-07 10:49:55

关于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视域下

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印顺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中餐。因此,中医药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效载体。

自《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实施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共建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开展56个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基地建设。截至2021年底,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

但调研发现,“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呈现国内热、国际冷,传播方热、接受端冷的总体态势,严重影响着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性、协同性的传播机制不健全。现阶段,我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仍以个体传播为主,缺乏系统性;国内中医药行业及各地、各有关部门的传播活动也表现出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特点,力量分散,协同性不强。

(二)科技人文差异提出严峻挑战。一是认知差异。国际社会普遍只具有科学认知信念,很难理解中医药蕴含的科技和人文双重内涵,进而出现“中医药传播中的文化折扣”。二是检测认定差异。中药一般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无法在西方现有的理论下检测其药理毒理,进而导致中方派出的中医师在当地仅能提供指导,不能合法执业;中药也难以通过外国药品审批、获得国际注册药品市场认可。三是语言文字差异。中医药知识翻译中经常会出现一种术语多种译法的现象,加之既具有中医药知识又具有外文知识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匮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

(三)传播区域颁布不均衡。据统计,西方媒体、东方(特别是东盟国家)媒体对中医药报道较多,非洲和拉美媒体对中医药报道相对较少,传播的区域分布失衡,较严重要地影响了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推广。

为此建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探索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一)建立协调协作机制。要树立跨文化传播的全局意识和战略意识,秉持“中医药产品走出去,必须中医药文化先走出去”的理念,建立医、教、研、产等机构协调协作机制,凝聚传播力量和智慧,系统性提升传播效益。

(二)开展科技人文深度交流。一是加强中医药文献信息支撑。加快《中医藏》的整理进程,出版多语种中医药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证研究书刊,开展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国中医药国际话语权。二是开展中医药文化特色外交。在华人圈、华人社区传播的基础上,主动与当地政府、主流社群加强沟通,与当地医疗和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在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风俗习惯中寻求“健康生活”最大公约数,逐步消除中医药服务贸易壁垒。三是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队伍。要开展课程设计改革,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应“守正”,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应“创新”,其余课程和环节设置应“优化”,努力培养具有合理中医药学科素养、强烈的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优秀的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要强化师资基础,一方面着力继续提升“内部”师资的文化学、传播学素养,另一方面适时引入“外部”相关高校传播学专业师资,整体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能力。

(三)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要优化中国文化中心布局,更好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均衡发展。要发扬中非医疗合作优良传统,提高中医药文化在非洲的影响力。要巩固中国与东盟国家中医药文化互动优势,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