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简介

来源: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2-05-07 11:00:47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一卷,元·天台山国清寺住持无梦沙门昙噩撰,又简称为《布袋和尚传》《弥勒传》等。布袋和尚,据《宋高僧传》记载,师名契此,是四明(今宁波)人,“形裁腲脮,蹙额皤腹”,以杖荷布袋随身,生前行迹神异,因“弥勒真弥勒,时人皆不识”等偈句,被认为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人言慈氏垂迹也”。传中记“江浙之间多图画其像焉”,现可见北宋崔白的《布袋真仪图》及杭州大佛寺北宋初期摩崖石刻造像上的布袋和尚等。稍晚的《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明州布袋和尚”条对布袋和尚的记载更为完善,记师坐化于后梁贞明二年(或三年,916或917年;《宋高僧传》记师寂于唐天复中,即901-903年间)。由此可知,唐末五代时期的禅师契此和尚就被百姓认作弥勒菩萨的化身,并且在江浙地区产生一定影响。

昙噩禅师(1285-1373)字无梦,号酉庵,慈溪人。元末临济宗僧,嗣法于元叟行端禅师。延佑(1314-1320)初奉诏敷陈金山水陆佛事,至元间(1335-1340)出世庆元之宝庆,再迁开寿,三转国清,师号“佛真文懿”。洪武二年(一说三年,1369或1370)诏征有道僧,师预其列,馆于天界寺。洪武六年寂,寿八十九,塔于天台清凉山。师另有著作《新修科分六学僧传》三十卷,并集《元叟端禅师语录》八卷等。

此作成书年代不详,内容除昙噩禅师所撰布袋和尚传记外,并录有多篇题跋序文,如芳州外史撰〈题〉、居士沈一贯撰〈布袋老僧小序〉、居士包士瀛撰〈序〉、明·沙门广如撰〈布袋和尚后序〉、居士戴铭案王氏书〈跋〉、雪山寺僧惠智撰〈重刻弥勒传略记〉等。《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中相较于宋代的文献资料记录更加确切。如“每以锡杖布袋自随,且有十八小儿谨逐之,然亦不知小儿何从来也。”十八小儿或为十八罗汉,玄奘大师译的《法住记》中曾记载弥勒菩萨与罗汉同出现的场景。传记中还明确了布袋和尚重要时间节点,布袋和尚的生辰与坐化日期,分别为二月八日生与贞明三年三月三日寂,并预言了布袋和尚所居的岳林寺道场将复兴于二百年后。此外,传记中较多记载布袋和尚的行为以及与人们的对话内容并有诗偈八首。通过此作,可知元代时布袋和尚弥勒在佛教信仰中的具体形象。弥勒菩萨从威仪堂堂的天冠弥勒应世而为廛市街衢的乞讨禅僧,实为佛教信仰中国化的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