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陈清香:观音菩萨的形象研究

来源: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2-05-10 11:32:14

文章信息

作者:陈清香

收录于:《观音研究文集汇编》中册,第277—290页。

内容简介

观音菩萨的信仰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初期的形象是具有印度风格的形像特征,无论衣着、相貌、装饰、技法均属域外风格,这种风格受到中华民族的陶镕,渐渐转化成中国式的形像。本文通过五个小节详细分析中国历代观音菩萨形像的演变过程。

一、观音菩萨含义及经典依据,观音菩萨有多种名称,这些名称都有其各自丰富的内涵。依据观音菩萨相关经典,观音菩萨形像从《法华经》中展现出“法华变相”与“观音变相”,由净土经典彰显“净土三圣”像,受《华严经》影响出现“竹林观音”和“水月观音”等。

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观音像,中国早期的观音菩萨像,经常是作为胁侍菩萨与阿弥陀佛同时被雕造或绘画,依照《观无量寿佛经》所描述的观音菩萨身相,勾勒线条朴实、装饰简素,未完全脱离犍陀罗式的域外特征。

三、隋至盛唐时期的观音像随着观音菩萨信仰传开,观音菩萨形像均呈一首二臂若常人样,衣饰由朴拙趋于精巧,线条厚重演向细致,愈华丽多彩。

四、中唐以后的密教观音像,开元三大士法师携带大量密教经典和佛菩萨图像,有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圣观音等各式观音菩萨像。还有流行于唐末、五代及宋之间的水月观音,随着时代的演进,花饰由繁而简,着色由浓而淡,不同于密教的繁杂奇异。

五、两宋以后的一般观音像,此期摈弃密教繁琐,趋向柔和、安逸自然的表现,由端正庄严的男子形像演变为逸丽婉约的女子形象,脱离印度域外特征,完全展现出中国人的面目,如鱼篮观音、送子观音、白衣观音等。

本文通过对观音菩萨名称含义的解读,观音菩萨经典思想流传的追溯,中国魏晋、隋唐及两宋之后等历代观音菩萨像演变过程的详细分析;为研究观音菩萨形像、观音菩萨信仰与中国文化艺术相融合等课题提供很好的一篇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陈清香,中国文化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