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宗性法师:愿川腔梵呗代代相传,薪火永续

来源:成都文殊院 2022-05-25 11:22:39


我向蜀中诸位老宿学习川派梵呗,已经是近三十年前的往事,我亲近过的前辈,也都皆已辞世。我很感念当时这些老人们的慈悲不弃,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出“代代相承”的精神。我所学习过的,也有部分由于当时学的不靠牢,已经模糊或者是遗忘,现在还能比较准确无误传唱的成果,已经都收录在《整理四川释氏梵呗集》中。

这本集子也只是在民国时期前辈汇集的基础上,做了简单的编排,并且将还能传唱的赞品标示了板眼,利于以后的传唱。几年前还在此基础上录了一次音,等待机缘成熟便可以公布。

对于川派梵呗,愚见以为,除了推动传唱外,还应该加强从文学及民俗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希望引起有识之士的注意。这些流传的赞子,大部分内容是以当时文学创作的词牌形式呈现的,甚至有的涉及民间小调,而这类词牌后来已经不流传,并且词牌的调子也消失了,但这都在佛门梵呗中保存了下来。因此,川派梵呗的文学价值,也就不言而喻。

另外,我曾见过北方系统的梵呗,也还保存了这样类似的赞品集,还可以推动川派赞品与北方赞品在音乐、文学、民俗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音乐家协会成都分会,已经开始注意到梵呗的收集和整理,并用五线谱的形式记录下了丰厚的成果,作为正式出版物公之于众,这是难能可贵的资料抢救工作。我后来将自己能传唱的赞子与其中的内容作了比较,除了有一两首该书中收录的赞子已不能传唱外,其余的赞子在我整理的集子中都包含了,甚至我整理的集子中收录的能传唱的内容,比该书还多出不少。

通过比较发现,也给当代佛门的梵呗传唱发出了警示,如果大家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川派梵呗的传唱会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这是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

我在向诸位老宿学习梵呗传唱中,虽然也最大程度地学会了一批传统梵呗,并且也正在设法往下传承,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

首先的遗憾,是老前辈们其实会唱的川派梵呗还有很多,特别是有不少应酬经忏的唱腔,由于当时认识跟不上,没能抢救性地先学下来。现在这些曾经流传过的唱腔,随着诸老宿的谢世,全都化作了云烟,消失在了现在的视野中,不仅是可惜,甚至是痛心的事。

还有一件我个人的遗憾,那就是川派梵呗中独有的笛子伴奏,我一直没有学会。我在昭觉寺的时候,会吹笛子的大济师父、一禅师父,特别希望我能学习吹笛子,并且将吹笛子用的“工尺调”都教会了我,但我后来一直在佛学院学习,没有时间练习,到今天也没有掌握这门“绝技”。

“工尺调”的腔调是“四合四一四,上四合四合上,车上四合工,车上四上四合工车上车工,五六工,五六工六五上五六工六车工上,上工车上四,上四合,四合上,上上车工,五六工六上车工,四合上,车工上,合四上车四合工,合上四合四一四”。

昭觉寺当时也培养了几位年轻师父吹笛子,但现在也都散了。我到文殊院后,也先后组织了几次学习吹笛子,还好有两位学习会了,算是留下了传承的火种。但我真心地希望,年轻一代的师父们,能继续有人发心,传承这一门非常有特色的“绝技”。

川派梵呗的笛子伴奏简便灵活,其不足之处,就是比较单一,但听起来,还是蛮有韵味的。北方梵呗中伴奏的乐器较多,甚至有的乐器体量大,不利于携带,同时乐器多,需要的人手也就多,不易于传唱,但唱起来比较热闹。

还有一件遗憾的事,就是我的“花板”法器也还欠缺,特别是花鼓、花铛子、花铰子,虽然韵律都懂,但练习的时间不够充分,所以始终不是那么娴熟,缺乏流畅度。以前读书没时间练习,现在事情更多,也就更没有时间练习了,这一遗憾,恐怕这一辈子也弥补不上了。

现在总结起来,我的这些遗憾,恐怕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初出家学习梵呗时,集中学习的时间还是太短了,那时候一门子心思只是花在了学习唱赞上。所以,虽然能唱的赞子到是积累了不少,但是上述的遗憾,确实在当时被忽略了。

拉拉杂杂写了这些文字,也罗列了一些遗憾,只是希望下一代的年轻人,不要步我的后尘,要注意全面发展,让川派梵呗的传承能够更加发扬光大,我相信通过后辈们的努力,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