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佛教与医药卫生学

来源:重庆华岩寺 2022-05-30 10:57:25

导读:

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新的意境,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也就是带来了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重大变化。在形式方面,佛教对于律体诗和俗文学(包括说唱文学、通俗小说、戏曲等)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作用;在内容方面,主要主张就人生而观其无常苦空,就宇宙而知其变转幻化,从而为文人开拓了新的意境及超现实的想象力,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佛教为中国文学

语言宝库增添新的词汇

随着佛教典籍的翻译和流传,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语,被引进了我国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其中源于佛教的成语,几乎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百分之九十以上。印度和中国佛教的新词汇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的宝库,使汉语言的表现力更为灵活,对中国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佛教依靠语言文字传达信息,语言文字又得益于佛教而更加充实,两者之间互相依赖共存。在汉语中,因佛教而增加的新词有三种现象:第一、一些中国固有的词语,被用来表达佛教的概念,如空、真、观、定等等。第二、新传人的要领而创造的名词,如四谛、五蕴、真如、法界等等。第三、根据佛教的概念而重新创造的词语,如回光返照、头头是道和本来面目等等。这些佛教词汇,现在有很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语,如实际、唯心、思议、觉悟等等。特别是一些成语典故,既富有教育意义,又有丰富的文学色彩,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佛教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也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表现在:

■壹■

佛教与医药卫生学

佛教经典中说“佛为医师,法为药方,僧为看护,众生如病人”。佛教经典中有关医疗方面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如:《佛医经》、《医喻经》、《疗病痔经》、《治禅病秘要经》、《齿经》、《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咒时气病经》、《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摩诃僧只律》等,都有谈及医药的问题。《佛医经》说,人得病有十种因缘:一者、久坐不卧;二者、食无贷(饮食无度);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佚;六者、瞋恚;七者、忍大便;八者、忍小便;九者、制上风(呼吸);十者、制下风。佛教的医学传人到中国,丰富了中医的宝库。佛教的养生论、禅学对中国古代的医疗、养生、健身和开发智慧有密切关联。禅定能使人断除烦恼,淡化欲念,纯净思虑,安适身心,自然能治病健身。天台宗智者大师就曾强调:“夫禅坐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除。”西藏密宗的瑜伽修炼有益于养生,藏医藏药有独特的疗效。历史上许多僧人就是医生,像佛图澄、竺法调、单道开、竺法旷法师等都积极为众生治病,载入史册。据《隋书》卷34〈经籍志三)记载,大约六朝时,由印度、西域传入中国的医药典籍有十二种,中国僧侣所撰述的医药典籍约有十五种。

——道坚法师《中国佛教与社会探论》节选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