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俗文学中的观音本生故事文本研究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2022-07-04 10:35:36

文章信息

作者:吴玉莹

暨南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内容简介

随着观音信仰在中土的传播与发展,出现了具有中土特色的观音本生故事——妙善公主传说,俗文学中的观音本生故事文本对推动观音信仰的普及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观音本生故事作品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以及内容的演变进行分析,内容共分四部分:

首先,分析观音本生故事之渊源。作者认为妙善公主故事虽然在释典中未有明确的记载,但在《悲华经》《观音受记经》《法华经》等诸多经典中记载的观音神圣性功能是妙善故事创作的灵感来源,尤以《法华经》中的《妙庄严王本事品》净藏、净眼两兄弟以神通度化父王的故事,以及《法华经·药王品》中喜见菩萨舍生供佛的事迹为故事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并对妙善公主修行地“香山”的来源进行考察,作者认为是《长阿含经》中描述中“七黑山北有香山”。所以,妙善故事是以众多观音经典中的神迹故事为基础,并融入汉文化思想的元素而形成,加上《千手观音经》的译出,促使千手观音形象也巧妙地融入到妙善公主故事中,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且富有人情味。

其次,阐述观音本生故事文本的纵向与横向叙事模式。俗文学中的观音本生故事从最初的北宋蒋之奇撰《香山大悲菩萨传》至清代的《香山宝卷》,故事内容情节从神圣的观音信仰到世俗多元化的叙述转变。从纵向来看,俗文学中的观音本生故事以时间为发展脉络,对不同时期的不同诉求进行改编;从横向来看,小说、宝卷中的观音本生故事与戏曲中的观音本生故事在文体上各有特色,小说、宝卷中的观音本生故事侧重阅读性,而戏曲中的观音本生故事则重视舞台表演性,彼此呈现出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特点。

再次,探究观音本生故事文本中的主要角色、阻碍主角修行者、济助者与受度者四类人物形象。(一)妙善是观音本生故事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对文本主题意涵以及文本发展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二)妙庄王等阻碍主角修行的角色,在故事的发展中不断制造阻力,使故事情节掀起一环又一环波澜;(三)当主角受到的阻力过大,故事无法顺畅进行时,又出现济助者施以合理的救助,让故事得以顺利开展;(四)主角妙善修行得道后,也顺带济度了众生,这就是受度者,而受度者中往往有部分是从阻碍者中转变过来。由此不同角色的巧妙设计,使得妙善故事跌宕起伏而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塑造了一个纯贞、智慧的妙善观音形象,体现了观音形象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从神圣到世俗的演变。

最后,分析观音本生故事文本的孝道思想。作者认为观音本生故事的内容是以“孝道”思想贯穿着始终的,故事围绕尊亲无违与济度众生、身体发肤与毁形修道、承欢事亲与出家修行、香火传承与戒色戒欲的两种文化的冲突而展开。但通过妙善在人间修行,违背传统孝道被父绞死;继而进入地狱(第三空间)通过过渡仪式转换身份获得新的体验而重生;从而成仙后割手剜眼救父疾,让两种孝道得以缓和;最后在仙界济渡家人。妙善经历了从“人间→地狱(或第三空间)→仙人互通空间→仙界”的多重空间转换,使得中国传统孝道与佛教孝道从冲突趋向融合,形成了一种充满中土民间性质的独特孝道。

总之,文章通过对妙善公主本文发展、故事情节进行分析,阐述了观音信仰在中国的发展与融合。由此,可以窥见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与世俗化的演变历程。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