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观点 常识 故事 专题 视频

读中国古代射书总目与解题感言

少林寺 2022-11-07 09:11:56

中国是古典文献大国,几千年的笔耕墨耘,积微成著,传存下了大量的图书和各式各样的文字资料,人们经常用“浩瀚如海”来形容它的体量之大和品类之盛,在全世界是无与伦比的。

少林寺一向遵循发大愿、结善缘的弘法心志与禅宗精神,特别是在功夫的交流与融会发展上,包括武艺技艺与典籍的保存、整理与传播上,都坚持走古今汇通、南北交流之路,破除畛域界限,真诚择善从优。这是少林功夫之所以久传不衰,并能因时而变、远播海外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明清以来,古典武艺的军阵价值逐渐落寞,而民间对“耍拳舞棒”的兴趣却不降反升,武艺走上更加多元发展之路,社会的价值认同也有了兼容并蓄的特点。少林功夫顺应时势,出现了以拳棍为主体的结构性变化,而且滋衍出了多种养身健体技艺,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寺内外僧俗武友交流与合作的产物,并非某位或某几位寺僧闭门造车的结果。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少林功夫再度腾起,名满天下,更胜于前代,这与世俗力量的推助,特别是文艺作品的推助是分不开的。而古刹本身则始终坚持着禅宗祖庭的弘法本位,念兹在兹,须臾不忘。正是在这种不忘初心的状态中,形成了独特的少林文化境域,有了多层位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佛教禅宗的少林模式。

马明达、马廉祯二位教授是当代知名的武学达人,他们秉持家学,世守祖业,坚持文武并修、融通兼备的学术传统,在中华武学的探研上一直高自标植,成就卓然。多年来,二位都是少林寺真诚的合作者和少林学的积极研究者。如果从二位的前辈马凤图、马英图等前辈起算,加上已故的电影《少林寺》武术指导组长马贤达教授,到马明达、马廉祯二位教授,马氏一门与少林武学的因缘已经近一个世纪之久了,有人借用古人的“三代结缘,百年积淀,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来描写这种关系,识者以为言之有理。明末清初,少林寺僧释广案与徽人程宗猷(冲斗)亦师亦友,密切合作,使匾囤法师传留的少林棍法不绝如缕般存留在天壤间,为后世的武学学人精心呵护,终究保存下这份中国古典武艺的稀世遗珍,也成为马明达先生武学研究中最显功力的成果之一。数百年后,少林寺与马氏一门的合作,又是一段一定会载诸史册并感动来者的佳话。历史的变幻经常如云涛海浪、波诡云谲,但终究只有真正具备真实价值的德业与事迹才会载存楮墨,传为珙璧,经得起高明者的考究和品味。少林的历史也是如此,这也正是我们遵循国学钜子饶宗颐(1917—2018)先生的遗教,不懈努力于“少林学”建设的心志之原。

最近,历时多年后,马廉祯、马明达二位教授完成了《中华射典》的编撰工作,经齐鲁书社出版,即将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我在藏经阁的香烟缭绕中,连日启卷浏览,觉得《射典》内容充实,图文皎洁,令人有赏心悦目、悠然入胜之趣,也顿生感慨于胸!这是一部汇集了中国古代射书目录的考据与现存全部古代射箭图书的大型射箭丛书,所录图书主要取自古籍的“子部”兵家与艺术家,又旁涉“经部”礼家诸书,及游艺性质的弹弓、投壶等,还搜罗到传存民间的稀缺抄本和少量的民国刊抄本,包括少林藏经阁的几种藏书。其探求收纳之广,显现了编撰者的寻索之勤和在版本上的揀选之细,加上目录考索和对每一本存世射书的解题,都不能不让人赞许为父子二人的同心力作。这是我国自有“射艺”“射学”的古老技艺和学问以来的第一部具有“竭泽而渔”特点的大型丛书,是关于射箭的前无古人的旷代典册。

——节选自《中华射典》顾问释永信

(读中国古代射书总目与解题感言《中华射典》序)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