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夏季一年比一年炎热。气温高容易中暑,严重的中暑若处理不及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为什么中暑这么凶险?
这就要从人体的循环模式说起。
夏季人体的气血大量汇聚于体表,用来排汗降温,相对而言,体内是比较空虚的,脾胃功能也弱,经常没食欲和乏力。正如老话所说的:伏天无病三分虚。
同时,夏季也是一年当中湿气最重的时候,湿气也会阻滞脾胃,这就会让脾胃功能更加受限,有时候不仅不想吃饭,甚至连喝水下去都发胀。
此时人体已经陷入两难的局面:
于外汗多,消耗了大量的津液;
于内脾胃弱,难以吸收到水分和营养。
一旦生病,病也会消耗能量。
三方面牵制,就很有可能发生急性脱水或闭阻,严重的甚至会器官损伤和衰竭。这就是夏天中暑容易发生危险的原因。
夏天顶着烈日挑担进城的农民,忽然倒在地上就起不来了,我小时候亲眼见过好几回。我们老家那边管这个叫“
发痧
”。老辈人的急救办法是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然后刮痧。用经方医学的理论来解释,这是强行启动人体的循环,汗出来了,热能够排出来,津液能够运化,人就救回来了。
《金匮要略》
里将中暑称为暍病。
关于暍病的治法,主要讲了两个方案:一是白虎加人参汤,二是催吐之法。这两个方案所对治的是虚和实两个方向。
如果中暑是以脱水为主因,且是热症,可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加补津益气。当下没有条件煎药的,有个简单的办法,西瓜就是白虎汤。西瓜大寒能清热,汁液丰富能补津液,只是不能补气。
中成药里的生脉饮,里面有党参、麦冬和五味子,能补气,还能敛补津液,只是不能清热。配合西瓜一起用,就接近于完整的白虎汤了。
需要注意的是,西瓜用来治病,要用热水泡过,不要吃凉的,怕胃受到凉的刺激会结住。很多热症的病人,胃里面未必就热,也有可能吃不了寒凉。夏天喜欢吃西瓜的,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寒凉的伤害。
西瓜泡热水看似平常,用对了也能起大作用。有个朋友感冒了,发烧起不了床。经电话询问是热症兼伤津,头天晚上喝了酒熬了夜。叫他买药来煎,他说没时间,说晚上还有重要的客户要陪。此时已经是下午了,我只得叫他先买个西瓜泡热水吃。第二天打电话告诉我,说晚上到了餐桌上就退烧了,精神也恢复了,又喝了一顿酒,还把喝醉的客户送回了家。
如果以脱水为主因,且是寒症,那就要用姜附类的扶阳药,再加人参、地黄类益气补津即可。
如果中暑是以闭阻为主因,除了刮痧之外,还可以用催吐的办法。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手抠嗓子。汗和吐只要得了一样,人就有可能醒过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供应急之用,没有经验的也不要贸然上手。最好是将患者及时送往医院,交给专业的医生来处理。
如果是常规的暑湿感冒如何处理?
暑湿感冒,顾名思义,无论症候是寒是热,都兼有
湿阻中焦
。
湿阻中焦的常见症状有:胃区嘈杂痞闷;不想喝水;饮不解渴;恶心;反酸。
暑湿感冒常用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水。其主要成分有:藿香、白芷、苍术、陈皮、厚朴、大腹皮、紫苏叶。
这些药物的作用都是辛温化湿,能让脾胃迅速启动,同时还能透表,与夏天常见的病机非常契合。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暑湿感冒都适用,这里面有辛热的药,热症是不适用的。
用藿香正气水还要注意,它不能和某些西药合用,正在服用西药的,一定要跟专业医生咨询清楚。
如果是热症的暑湿感冒,就要用清热加祛湿的方案。
清热解表的常用药有生石膏、金银花、菊花、薄荷;
祛湿热的常用药有黄连、黄芩、茵陈、大黄。
如果是买中成药的话,大家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通过说明书里的配方表来做选择。
有一次,天气很热,老人不让开空调。家里的小孩下午练了武术回来,吃完晚饭又吃了个冰淇淋,就说肚子痛。屋里那么热,他趴在沙发上还说冷。我搭了一下脉,脉上的寒热不明显。
这个情况看起来好像不清晰,其实只要依据人体的运行规律,客观的去观察和分析,也不难做出判断。
这么热的天,脾胃本来就弱,刚吃完饭就去吃冰淇淋,胃里面就结住了。此时人体就会调集气血去化胃里的结滞,体表的气血相对变少,所以会感觉怕冷。
吃了不合适的食物,人体的第一反应是排出体外,于是肚子开始痛。
脉上没有明显的热象,说明不是热证,藿香正气水是可以用的。
于是我用半支藿香正气水冲了开水,加了点蜂蜜,给他喝了下去。
喝了之后,杯子还在手里,就说肚子不痛了,也不冷了,然后就说要大便。大便后就完全没事了。
藿香正气水温化肠胃之结,这个好理解,为什么要加蜂蜜?
练了一下午的武术,津液损耗是很大的;肚子痛也是肠道在紧急调集津液排瘀。蜂蜜能补津液且润肠,在这里是有必要加的。同时也是为了口感,怕小孩子不肯喝。
从这个医案可以看出,只要能够准确的分辨寒热,真实的观察人体的运行,治病是不难的。
下面说说夏季养生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有人说夏天要纳凉,饮食要以清热降火为主;
又有人说,夏天脾胃寒,要禁寒凉,要多吃温热的东西,比如喝姜枣茶。
这两种矛盾的说法,到底哪个有道理?
常规来讲,夏季相对于其它季节,是容易脾胃寒的,所以生冷寒凉一定要节制。我们在临床上碰到的阴寒的病人,很多都有夏天爱吃西瓜的习惯,尤其是冰西瓜。这一类人是适合喝姜枣茶的。
如果是体质热的,因为夏天温度高,内外夹攻,更容易发生大热大渴之症,这就要用寒凉药,喝姜枣茶是很危险的,西瓜反而很适合。
有一次,一位中医老师在酒店用早餐,很多学员都盯着他看,原来他盛了一大盘西瓜在吃。大家都纷纷议论,说学中医的怎么能吃生冷寒凉,而且还是早上空腹吃西瓜。
其实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前提,养生也一样,如果当下他有温热之偏,吃西瓜反而是好的。热没有了,就不吃了,没准下次见到他,他在喝姜枣茶也有可能。
关键是要能判断自己当下是寒是热。关于这方面的方法,可以参考公众号里的《人体的寒热不明,治病和养生都是空谈》一文。
有人说夏天要多运动多出汗,排寒排湿;也有人说,夏天要静养,要多喝酸梅汤敛汗。
有人说夏天不能吹空调;也有人说过热伤阴,吹空调也是养生。
其实这些说法也都不能一概而论。
出汗少的,当然要多运动多出汗;汗太多的,就需要收敛和静养。
至于空调要不要吹?常态下最好少用,吹多了,排汗功能会减弱,就会越发的依赖空调;如果天气太热,高温也是伤人的,发生中暑就更不好了,这时候空调又是个好东西。空调只是个工具,本身并没有好坏,关键是看你如何用它。
总之要辨证的看问题,治病要有辨证思维,养生也要有辨证思维。
我们讲养生讲的是辨证法。如果不讲辨证,只讲各种经验和妙招,用对了固然好,用不对则会适得其反。如果是夏天,用错了尤其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