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通过对慧远大师念佛思想的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慧远大师的念佛思想是有历史沉淀的,向外是当时的社会现状激发了他的出离心,向内则是当时充斥的佛学、民间思想引起了慧远大师的思考,慧远大师选择通过融合的方法成就了他的念佛思想。
再者,其念佛思想的主要脉络是先儒入佛,后来通过研究佛理而提出了“法性义”的认识,借助《般舟三昧经》为缘而成就自己的佛学主张。现今我们多将慧远大师念佛思想言为主要依据《般舟三昧经》,而据学人考证并非全然如是,而最确切的提法应该是“禅智观想念佛”。
四、总结
在我们这个时代,无神论的学说甚嚣尘上,受这种断灭论的观点影响,国民普遍对出世的教化不能相信,对于净土法门不能信向。吾人要想在这个时代弘扬净土一法,除了本宗正依的经典和教理之外,还必须从基础上入手,将形尽神识不灭和三世因果轮回的理念弘扬开来,移风易俗,改变国民的偏见。有了这些理论的铺垫,再跟他们讲净土一法,就比较容易接受。否则的话,面对一个坚定的唯物论、无神论者,上来就跟他讲非常超越的净土法门,他会本能地排斥,甚至是诽谤。有志于弘法的善知识,应当留意于此,这是根本之法。
慧远大师用善巧的语言,用中土人士所熟悉的神这个概念,说明形尽神识不灭的道理,奠定了净宗的理论基础。虽然这篇文章是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作为其中的一篇,并不是专门讨论净土的理论,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净宗的一篇重要文献。形尽神不灭思想,是大师对中土思想界的重要理论贡献,也是对净宗的重大理论贡献。
参考资料
[1]、《高僧传》卷6,《大正藏》第50册。
[2]、《续高僧传》卷20,《大正藏》第50册。
[3]、《广弘明集》卷27,《大正藏》第52册。
[4]、《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2,《大正藏》第45册。
[5]、《摩诃止观》卷2,《大正藏》第46册。
[6]、《般舟三昧经》卷1〈行品〉,《大正藏》第13册。
[7]、《弘明集》卷5,《大正藏》第52册。
[8]、《达摩多罗禅经》卷1,《大正藏》第15册。
[9]、陈阳炯:《中国净土宗通史》,凤凰出版社,2008年。
[10]、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新华书局,1995年。
[11]、杜继文:《佛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
[12]、杨曾文、方广昌合编:《佛教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13]、张曼涛:《净土宗概论》,现代佛教学术丛刊64册,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14]、周叔迦:《周叔迦佛学论着全集》,中华书局,2006年。
[15]、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