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浙江宁波天童寺住持
内容提要:天童寺作为曹洞宗的祖庭和由此产生的祖庭文化,追根溯源起自唐大中元年的公元847年。其时咸启禅师主席天童寺,开始弘扬洞山家风。而宋宏智正觉住持天童后,竭力弘扬曹洞宗风,并创立了默照禅法,使天童寺成为日本曹洞宗的重要祖庭。
曹洞宗是“佛教祖庭”中的重要一宗,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特色和文化遗产,得到了高僧、教徒很多重视和保护。开发佛教资源,特别是“佛教祖庭”之一曹洞宗的宗教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促进佛教自身发展。
关键词:祖庭文化 曹洞宗 天童寺 宏智正觉与默照禅
一、佛教祖庭文化的渊源
浙江宁波天童禅寺是日本曹洞宗祖庭。深入挖掘中国佛教祖庭优秀文化内涵,探索并实践中国佛教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总结和梳理中国佛教传统的丰富文化积淀和发展经验,旨在进一步发挥佛教界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以提升中国佛教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真正实现“祖德流芳共续胜缘”目标。
佛教祖庭,当指高僧大德长期逗留、举行佛事活动或产生重大理论创新之地,同时也是高僧传道弘法、从事教务的重要“基地”。许多高僧大德也是从这一特定的“基地”出发,完成各自一生宏愿。
“佛教祖庭”概念,体现了佛教在渊源、传承方面的合理性,而这一合理性则是通过“祖庭”,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实现的。“祖庭”留存着高僧们的修行感悟和他们的主张,因此祖庭自然而然地成为探究高僧弘道传法的重要场所和某一宗派所在地。
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佛教在中土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祖庭。这植根并发源于汉传佛教对于印度佛教教义理解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的最显著区别是,中国佛教有宗派,有祖庭。这实际上是一种理论和传承,更是体系化了的佛学学派,表明中国佛教徒对印度佛教的认识以及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简而言之,佛教祖庭是以佛教教义为基础,将各地的“小宗”归纳到其“大宗”之下的一种举动,随之而生发出“祖庭文化”。
二、曹洞宗起源与默照禅的创立
达摩祖师来华传禅,其法传于慧可。师徒二人被尊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二祖。六祖慧能以后,禅再分为马祖与石头两支,至唐末五代,形成五家,即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等五个派别。曹洞宗是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由良价禅师在江西宜春宜丰县的洞山创宗,其弟子本寂在吉水的曹山传禅,后传至天童寺宏智正觉禅师,创“默照禅”,与大慧宗杲所提倡的“话头禅”,成为后世禅宗两大流派。
禅宗讲求“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曹洞宗也是一样。曹洞禅法颇显独特,以探究学者心地为接机之法。其法门不论禅定精进,须了达佛之知见,即“即心即佛”。
洞山良价认为万物都虚幻,万法本源为佛性。故毋须四处求佛,佛在性、心中,心即是佛,得道靠顿悟。曹山本寂也认为现象体现本质,心即佛,即相即真。
两位祖师的主张,为宏智正觉倡导的默照禅提供了理论基础——佛在心中;只要心中默究,即可显现佛性。宏智正觉禅师认为:心是诸佛本觉、众生妙灵;无明风起,才会自设障隔。只要静坐默究,净悟佛理,去掉妄念,去除愚痴,就能事事无碍以至事理圆融。
宏智正觉提倡的“默照禅”,默:沉默专心坐禅;照:以慧鉴照原本清净心性。他认为实相即是无相之相,真心即是无心之心,真得即是无得之得,真用即是无用之用,主张以“坐空尘虑”来默然静照,不必期求大悟,唯以无所得、无所悟之态度来坐禅。这是宏智正觉对默照禅的进一步的发展。天童如净和尚主张参禅是身心脱落,只要打坐,离五欲、除五盖,便是和佛祖相见的礼节,不用烧香、礼拜、念佛、修忏、看经。
各代高僧在禅法上或者说是对默照禅的参禅方法和认知上,有一定差别。但曹洞宗始终主张默默地实修坐禅,即相即真,万法本源为佛性,心即是佛,人自具自性清净之真如之心,只因无明风起,阻隔事理,无从见性,求佛无须去外界,只须静坐默究,去掉妄念,了悟佛理,顿悟即可成佛。概括说,默照禅主张选择照彻本源自性之道、励志于佛道生活。
曹洞宗既坚持禅宗的见性成佛,又坚持实修的默照禅,在中国佛学史上独树一帜,从而奠定了曹洞宗在中国禅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童禅寺中兴祖师宏智正觉创立曹洞宗的“默照禅”,为天下禅宗兴盛作出了无可估量的历史和现实贡献,教界共认的“临天下,曹半天”之说,便是见证。也正因此,天童寺成为了“半天下”的重地。其所留的历史圣迹以及所主张的修禅参悟方法,至今仍被有识之士推崇实修。
三、天童禅寺的祖庭文化
在禅宗文化史上,天童寺影响深远,地位突出。南宋时评定的天下禅院“五山十刹”,天童是五山之三。明朱元璋册封天下名山时,赐天童寺为“中华禅宗五山之第二山”。天童寺在清代时,成为禅宗“四大丛林”之一,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寺院”。
天童寺的祖庭文化,一向被中外教界肯定。唐大中元年,咸启禅师主席天童寺,开始弘扬洞山家风,曹洞宗文化于天童寺发轫。至宋宏智正觉住持天童山,大倡默照禅并作《颂古百则》;万松行秀评唱成《从容录》等,都被曹洞宗所珍视。这使天童寺成为中国曹洞宗的重要祖庭。据史料记载,宏智正觉入住天童后,30年间弘禅不怠,衲众逾千余。宏智正觉倡导的默照禅一系,都以天童寺为其祖庭。至南宋,长翁如净禅师竭力弘扬“默照禅”,并将曹洞禅法、衣钵传予日籍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曹洞宗始祖的希玄道元,曹洞禅由此流入东瀛,此一法脉至今仍在日本延续不衰。长翁如净大张曹洞门庭,专弘“只管打坐”的禅法,而其为禅的默照禅,由希玄道元禅师传到日本,以永平寺建立日本曹洞宗。由此,天童寺成为日本佛教最大宗派曹洞宗的发源地,也成为了中韩日曹洞宗的祖庭。
宋代以后,天童寺更成为了海外求禅证法者心仪向往的祖庭,仅就日本而言,求法问禅僧侣中,有明庵荣西、希玄道元、寒岩义尹、彻通义介、西涧子昙、雪舟等扬等等,举不胜举。
天童寺还随历代寺主所承法脉,传续了临济和曹洞两宗禅法。明代时天童住持密云圆悟是临济宗第30世,人称“临济中兴之祖”。因为密云圆悟,天童寺也成了临济宗的祖庭。
纵观佛教自西汉东传后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一部佛教流传的历史。因此,对于高僧如宏智正觉、长翁如净、密云圆悟、圆英悟等等的关注,从中可以一窥佛教流布的历史及其漫长的发展弘扬历程。从这一特定的角度看,研究并推广“佛教祖庭”文化,更有利于人们把握佛教在中土传播的历史。高僧们“四海为家”,挂单之处,也是他们探索理论、传播教义之地。虽颠沛流离,但也是他们修行求证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们弘扬佛法的需要。
高僧的活动具有明显的“流动性”。因而每一个宗派的祖庭就不仅仅是一处寺院、一处名山。所以天童寺既是曹洞宗的祖庭,也是临济宗的祖庭。这也说明,佛教在其传播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随机性。而这种随机性同时也蕴含了佛教的“圆融性”和“包容性”。这提示我们:在研究、探索佛教“祖庭”文化时,当借鉴祖师弘法布道宣教时的“圆融”和“包容”,并将之发扬光大。
四、天童祖庭文化的内核是默照禅法
天童禅宗文化内容丰富,最有特色的当属曹洞禅,而能称为天童禅学核心的,则是宏智正觉创立的默照禅法。“默照禅”是天童祖庭文化中的内核和象征。
《默照铭》: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灵然独照。照中还妙。露月星河。雪松云峤。晦而弥明。隐而愈显。鹤梦烟寒。水含秋远。浩劫空空。相与雷同。妙存默处。功忘照中。妙存何存。惺惺破昏。默照之道。离微之根。彻见离微。金梭玉机。正偏宛转。明暗因依。依无能所。底时回互。饮善见药。檛涂毒鼓。回互底时。杀活在我。门里出身。枝头结果。默唯至言。照唯普应。
宏智正觉的默照禅渊源于菩提达摩的壁观安心法门,以及神秀的长坐不卧禅法,是对菩提达摩和神秀坐禅法门的回归。默照禅强调的是禅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即默与照。《默照铭》是宏智正觉在开悟后所写的,是在悟境中告诉人们,什么是默照禅。对于尚未达到开悟程度的人,想要实践并体悟默照禅相当不易。因此,参默照禅必须从基础方法开始,开悟以后才能体会感受真正的默照禅。
默照禅既是天童禅宗文化,也是祖庭文化的核心,是最值得我们保护和弘扬的。宏智正觉创立的默照禅,与宋临济宗大慧宗杲创立的看话禅虽是对立的,但又是同时流行的禅观法门。宏智正觉倡导禅堂坐禅习定,其形式上体现的是回归达摩主张的“凝住壁观”“息观泯别”的传统禅法。然并不求大悟。以本人愚见,其实质旨在纠正南宋时禅风流弊。历史上,禅堂在禅宗丛林中被称为“选佛场”。从这个意义上看,默照禅是与寺院禅堂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的。而保护和弘传默照禅,体现的是恢复并规范寺院禅堂的功能和作用。天童寺至今仍保留有“选佛场”,为的是警示僧众,传承并弘扬默照禅,我们责无旁贷必须修禅。
禅堂是寺院开发悲田,满足信众培植福报的福地。大凡大德高僧都重视寺院禅堂功能。近代禅门泰斗虚云和尚在重振宗门家风时,特别注重禅堂规矩。天童寺近年来,一直把恢复禅堂功能,保护并挖掘天童寺的“默照禅法”等传统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视为当下亟待的重任之一。天童寺每年举办多期“传统禅七”和夏令营等等参禅悟道修习活动,都紧密围绕传承并弘扬默照禅这一主题。
五、天童寺祖庭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佛教文化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成为“热点”:一是充分发挥佛教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二是厘清并解决佛教世俗化和文物保护以及开发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矛盾;三是在我国现有宗教政策下,农禅并举,实现“自给自足”。
“人能弘道,而非道弘人”。天童寺佛教祖庭文化能流传至今仍生生不息,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僧人,是历代高僧。而对于佛教祖庭的研究,“祖庭”的定义、“祖庭”的追认和弘扬并传布祖庭文化,及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研究,归根结蒂需要僧才,并将之引导到为现实服务上来。
天童寺佛教祖庭地位的奠定,始自宋淳熙16年。时日本僧人荣西游学天童,承临济法脉,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临济宗。作为日本“曹洞”、“临济”二宗祖庭的天童寺,都依赖于历代高僧大德的继承与弘扬。因此,天童寺就自然成为日僧朝拜求法的重要道场,在中日佛教交流中起着“法乳千秋,一脉相承”极其重要的作用。
日本著名高僧荣西、道元、雪舟等等来华曾多年参拜祖庭天童寺,并把在祖庭学到的禅法以及文学、艺术、建筑等传回日本,推动了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日本的佛教文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日本禅宗临济宗、曹洞宗的创始人荣西、道元,都是在天童寺证道开悟后,回到日本创立了自成一体的宗派。日本曹洞宗至今仍然奉天童寺为祖庭。
曹洞、临济两宗都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曹洞宗在坚持禅宗的见性成佛基础上,又坚持实修的默照禅,在中国佛学史上独树一帜。这对于促进中国禅学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后代禅宗的发展模式在许多方面与天童寺的临济和曹洞宗,都密不可分的。天童寺作为日本曹洞宗、临济宗的“佛教祖庭”,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特色和文化遗产。开发天童寺的佛教资源,特别是“佛教祖庭”的宗教文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社会、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促进佛教自身的发展。
历史进入到当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天童寺不仅传承并弘扬禅宗的祖庭文化,并以其作为“海丝文化”推进与韩日两国佛教文化交流、加深中韩日佛教信徒、人民之间友谊的桥梁。如最近在天童寺举办的“第十九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宁波大会”的中韩日佛教茶道交流会,受到三国佛教界的好评。这些活动的举办,都为中韩日三国和平友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知足,而后知不足。如何进一步发挥天童祖庭文化的积极作用,以期达到“积跬步以至千里”,是天童寺僧众必须思考并探索的要务之一。我以为,从宏观说,首先应当着重于自身知识与理论的积累与超越,或者说是禅修的创新。其次作为人间佛教的积极倡导和参与者,应及时关注世间动态,传承并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良传统,净化人心,净化社会,从而建立健全良好的精神基础。从微观看,应加强各宗派的“归属感”。首先是引导教徒和信众对于佛教整体的“归属感”。这也是当下佛教祖庭文化建设和对祖庭文化的认可、回归的重要一步。佛教流传的本身就存在一个“源”与“流”的问题。“源”是指继承印度佛教本身的教义和思想。中土佛教的“源”在印度佛教之中,就是在“禅宗”的理论上给予继承和发扬,并成为中土佛教的理论支持。承认并弘扬佛教祖庭文化,实际上也是对其在教界流传事实的一个承认。
当今末法时代,人们普遍缺乏信仰,佛教如何适时地做出适当的回应,也成为其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这应该也是研究弘扬佛教“默照禅祖庭文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曹洞宗也好,默照禅法也好,其发展历程都是一个知识、文明、智慧的积累过程。所以说,传承并弘扬佛教祖庭文化,需要新的积累与超越,以期完成续佛慧命之重任。人间佛教所倡导的慈善精神,关注民生、普渡众生、建立健全正信正行的佛教,必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