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8月27日电(记者 李佳赟)“在当今社会,佛教不能关起门来‘念佛打坐’,还要有济世情怀,用真诚和责任弘扬‘孝道亲情’。”8月26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孝文化受到冲击的当下,中国佛教界有责任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让“慈孝土壤”流芳滴蜜,让“慈孝种子”落地生根。
图为2018第四届中华慈孝文化节现场。 王刚 摄
8月26日,2018第四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浙江杭州开幕。此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承办,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协办,中华文化学院、中国新闻周刊、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杭州市宗教研究会等支持。
慈孝不仅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更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安居解夏的佛欢喜日,也是中国民间纪念孝亲感恩的盂兰盆节。在光泉法师看来,“慈孝”文化就是当代佛教应输出的价值观之一。
“佛教也注重提倡孝道。比如,佛教回向偈中有‘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四重恩指‘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千百年来,佛教始终面向社会传播孝道文化,营造孝亲敬老的社会氛围。”光泉法师说。
在呼吁孝道回归上,灵隐寺从2013年便有了有益探索。从2013年盂兰盆节前夕,灵隐寺就邀请亲人与僧人团聚行孝道,从形式上也首创了中国宗教界的孝亲感恩节。“灵隐寺联合多家单位举办中华慈孝文化节的初衷,正是希望通过活动的影响力,向社会传递慈孝文化。”
图为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 何蒋勇 摄
随着时代发展变迁,慈孝文化亦逐渐面临“迷失”窘境。
光泉法师坦言,随着中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期,人们对于传统孝道的理解发生改变,甚至出现了“孝”被淡漠、无视的现状。在此情况下,佛教界不能再仅仅遵照传统模式去推广孝道,应该通过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孝,使慈孝理念内化于心,使其具有更强大的文化“渗透力”。
光泉法师举例道:“比如在中华慈孝文化节中,我们采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中华慈孝人物的故事,讲好慈孝‘新故事’;在中华慈孝感恩音乐会中,我们邀请艺术家登场,以歌声与舞蹈的鲜活表现力,唤醒更多人对于慈孝的关注。”
除了唤起民众的拳拳孝心,此次活动亦将眼光投向了海内外的炎黄子孙。
“慈孝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光泉法师认为,孝文化是全球华人最具认同感的传统美德,不断挖掘“孝”字内涵,弘扬崇德向善的风尚,可增进海内外华人的血脉情深和文化认同,进而在全球华人圈掀起一股“慈孝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