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作者:王美秀
收录于:《普陀学刊》第六辑,第199—225页。
内容简介
煮云法师所撰的《佛门异记》,作为改写僧传之作,在中国僧传书写传统中别具意义。因此,本文作者以《佛门异记》作为主要考察文献,并以梁代慧皎的《高僧传》作为参照比较对象,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对于《佛门异记》的文本特点进行了考察。
作者的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分析了《佛门异记》的形式特点,指出其“形式之异”包括:一、采取通史的形式进行撰写,其内容所涉之人物,上可追溯至佛陀时代,下则及于现当代高僧,从时间方面确立了连贯的体系;二、从体例上而言,创立了与其他僧传有别的分类方式,而将全书分为圣像灵异、舍利瑞应、菩萨应化、译经弘道、护法卫教、难行能行、生死自由、孝行高洁、持诵感应、轮回转世、神感奇异、禅通行化等十二类;三、从书写对象而言,不局限于高僧,而是扩及到名不见经传者及居士群体,甚至于包括事件本身;四、从篇章的组织结构而言,除了典型的传记内容之外,还分情况采取说明、补述、评论等方式呈现。在形式上整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次,对于《佛门异记》中的“内容之异”进行了论述,作者通过对《鸠摩罗什传》《摄摩腾传》及《慧持传》等进行考察分析,指出煮云法师的《佛门异记》在内容上通过缩减篇幅、增加内容、增删兼具等方式对于以往的传记进行了改写,重塑了高僧的形象。最后,作者在上述两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指出《佛门异记》通过形式之异与内容之异,重构了高僧的形象,使得高僧形象向神异特征转向,此举具有两重意义:一、彰显趣味性,以达到传播佛教的目的;二、通过神通感应故事的讲述普及佛教义理,强化受众的信仰之心。
作者的文章,为佛教文本的解读及有关煮云法师的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