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锁定后,唐太宗出招了。他颁发诏书,要辩才和尚入宫,主持道场。辩才来到宫内,唐太宗好酒好菜招待。数日后,唐太宗假装随意问起《兰亭序》,想要辩才说出真相,贡献珍本。辩才警惕性很高,矢口否认,说:侍奉先师时,倒是真见过《兰亭序》,但先师死后,几经离乱,真迹已不知亡于何方。
辩才油盐不进,唐太宗也没办法,只好将他放回。
辩才走后,唐太宗继续推敲,觉得《兰亭序》一定还在辩才手上。于是,再诏辩才入宫,继续主持道场,继续好生招待。辩才和唐太宗,两人心知肚明,一册《兰亭序》,一个要谋取,一个要护住。如此来来往往,折腾了三次,辩才只说王羲之兰亭真迹已不在。
为了断绝皇帝的念想,省却麻烦,辩才还写了一首《赴太宗召》,以表明心迹:
云霄咫尺别松关,禅室空留碧障间。
纵使朝廷卿相贵,争如心与白云闲。
尘世浮华吸引不了辩才,他在诗中明确告诉皇帝,你的高官厚禄,我不稀罕!
唐太宗怎么使招,也搞不定辩才和尚,心中又气又恨。但作为高立牌坊的一代明君,他又要顾及民间舆论,不好硬来,只好从长计议,一次次召辩才来,又一次次放他回去。
这下,轮到萧翼出场了——
“这个老顽固,这么大年纪了,还守着《兰亭序》干什么……”作为一国之君,想取一物还这么难,唐太宗很恼火。
看着皇上闷闷不乐,心头如此萦绕《兰亭序》,朝臣们聚在一起,纷纷出鬼点子。尚书右仆射房玄龄说:皇上,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这人颇有才华,机巧多变,现在在魏州莘县任职,让他去想办法,一定能拿到《兰亭序》。
唐太宗立即诏见萧翼。
萧翼说:皇上,此事若公事公办,肯定拿不到你要的东西,你把权力下放,任我私下行事。同时,请给我几件二王杂帖,作道具用。
唐太宗一一应允。
萧翼于是脱下朝装,改穿微服,坐商人船只,赶赴越州。到了越州后,又换上宽大粗粝的黄色长衫,背个小书箱,打扮成山东落魄书生模样。为更显风尘仆仆,他特意选择黄昏时进入云门寺,来回看廊间壁画。经过辩才香阁时,故意停了下来。
一个人,读过的书,都会写在脸上。萧翼是梁朝皇胄,唐朝命官,一生饱读诗书,自有超出常人的风度,即使穿得再破烂,也气质逼人。同样才华横溢的辩才和尚,人群中远远一看,就与萧翼对上了眼。他主动上前询问:施主哪里来?萧翼赶忙双手合十:弟子从北方来,到江南卖点蚕种以糊口,今日来寺里逛逛,有幸遇到禅师!
萧翼有备而来,句句顺着禅师心意走,三言两语,辩才就已满怀欣喜。于是,相邀入禅房,品茗畅谈,开展深入交流。两人共同语言很多,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文、说史,玩得很嗨。辩才以为遇到了人生知己,动情地说:白发如新,倾盖如故。人与人相处,就是这样,有些人,打了一辈子交道,心就是贴不到一块去;有些人呢,偶然相遇,却心心相印,如多年故交。我与你,相见恨晚,以后,就不要见外了。
当晚,萧翼留宿寺内,辩才好酒好茶招待。辩才怎么这么不严肃,还喝酒呢?不要奇怪,那时没这禁令,所以能看到很多高僧都与诗酒相连。
酒酣耳热,两人诗兴大发,玩起了和诗游戏。辩才探得“来”字韵,先吟一首: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
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
辩才和尚真是个性情中人,你看,刚见面讲了席话,他就把萧翼当成了知己,敞开胸怀,亲热地说,你用了什么秘术啊,让我的心,死灰复燃了。辩才哪里知道,这不是秘术,是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