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袁了凡说为善,如果不明理,你认为在行持、在积善,其实是在造孽。买鱼放生不是积善吗?可能在造孽。与人为善不是积善吗?可能在造孽。
2025-09-16
灵山说法图在构图上显得庄重而和谐。释迦牟尼佛位于画面中央,右手结说法印,左手结触地印,全跏趺坐于青色莲座之上,象征着智慧和慈悲。文殊菩萨骑狮,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分别象征智慧和行愿。
2025-09-15
面对一夜之间失去所有财富和至亲的打击,佛陀仅用一席话就让这位“倒霉透顶”的婆罗门放下悲痛,证得初果。他说了什么?有一个拥有广阔良田的婆罗门,经文中称之为“种稻梵志”。
2025-09-14
所谓的贪欲是什么呢?贪欲的对象啊,可以贪欲自己,也可以贪欲他人,也可以贪欲财富,也可以贪欲权力,也可以贪欲名声。总而言之,贪欲的对象是内在的我,和外在的实物等一切皆可,总而言之呢可爱的对象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兴趣,那就叫做贪欲。
2025-09-15
修行是一个过程,意思是,通过修正言行意,符合特定风格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有人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道理:断恶修善、成就太上圣道。其实修行不应该有什么善恶之分。
2025-09-15
在家佛弟子之间互称为师兄,没有师弟、师姐一说,原因有三:一、是代表男女平等,人人都有佛性,佛性平等。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初成正觉,所证悟到的宇宙人生的实相、奥秘。
2025-09-15
金山昙颖禅师,曾游京城,住在李端愿太尉的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究竟是有呢,还是没有呢?”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虽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是无中现有。
2025-09-12
良宽禅师除了外出弘法,平时就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里,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棚,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2025-09-11
给你引路的师父走过证悟之道吗?作为师父,应该思考自己对弟子的价值,这是师父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弟子,应该思考师父对自己的用处,不要想着把自己奉献给师父,要想想师父对自己的意义。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