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宗学法师:平常心是道——南泉禅茶的生活实践

相对传统佛教而言,禅宗更大的转变,是它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落地生根。在禅的中国化进程中,六祖起了关键性作用。虽然六祖不识字,但《六祖坛经》的问世,标志着禅宗思想的成熟。马祖道一提出了“平常心是道”,开辟了禅学新时代,但这时的禅宗,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山林门风。真正将禅的理论与实践,普及到千家万户,却是马祖之后,以南泉、百丈为代表的一代禅宗大师。

南泉禅师在安徽池州建立南泉禅院,是当时的农禅典范,由于旧教规和戒律轻视和排斥生产劳动,认为掘地、斩草、种树等活动是“不净业”,僧徒若从事此类活动是违犯佛律的。而禅宗不依靠豪华奢侈的堂殿与信众供养,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且自六祖惠能以来,许多开山祖师都亲自参加生产劳动。佛制戒律,部分是根据印度的文化传统而设立的,中国的文化环境有所不同,当旧教规旧戒律与禅宗发展存在尖锐矛盾时,如何改变观念?

语言有其局限性,有时显得无能为力。“南泉斩猫”的惊人之举,于无声处听惊雷,震撼了无力自拔的思维陷阱。南泉禅师提出的“向异类中行”,为众抽钉拔楔,破分别执著,回归平常心,为禅宗的发展劈荆斩棘,扫除障缘。平常心,是本源初心,无凡无圣。南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也真达不拟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是非?”

二、禅茶一味

如果说马祖道一从思想方面开辟了禅学新时代,那么南泉普愿、百丈怀海这一代禅师,是将这成熟的禅学境界,落实扎根于平常百姓生活中。从士大夫陆亘恭请南泉禅师下山,事以师礼的交往中,可以看出,这时的禅宗与早期禅宗形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从江湖走向庙堂,以山林自居的南禅也日渐大众化、生活化。为现实政治、文化艺术注入了崭新的智慧。其中禅茶作为传递禅宗智慧的重要载体“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家,禅修与农耕结合,是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新,这与托钵化缘的印度佛教有着很大的不同。随着禅宗崛起,僧众日增,如何规范集体生活,禅宗所倡导的农禅与部分戒律相冲突,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百丈禅师根据中国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博采大小乘戒律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部份,制定出一部新的管理制度《百丈清规》。马祖说:“禅归海”,百丈禅师建立了合理的管理制度,奠定了禅宗大规模传播的基础。

而禅茶更符合南泉“独超物外”的禅风。茶,既是被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用消费品,又有着卓而不群的独特的气质,正如“平常心”,表相平凡,却是觉醒后的返朴归真。

《六祖坛经》中多有强调在生活中保持“一行三昧”。一行,就是行住坐卧,任何的状况,都保持实相的、智慧的心。“三昧”,是正定,是智慧的、解脱的定。茶道是契入“一行三昧”的方便法门,或许也可以说禅茶三昧。禅修不是为了在概念与分别中思考、反省,甚至迷失自我。坐禅也不是为了保持安静不动,象石头或枯树那样。怎样才不致落入概念化和枯坐怠惰这两个极端呢?关键要在正念的体验中安住于当下,避免陷于极端的办法就在于直接的体验和对直接体验的领悟,而体验本身是非关文字、直截了当的。通过禅茶仪式,以及品茶,这种直接、非二元的直觉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从虚幻、执着的思维习惯中释放出来。

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个性魅力。禅茶之旨趣就是籍品茶来体悟佛法之空性。宇宙万物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成,茶道中也有四大,茶具表地大,沏茶之水表水大,给茶水加温之热力表火大,当然离不开风大,因为有呼吸、空气流通。缘起性空,茶含万法。佛说“四大皆空”是要提醒人们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除身心的束缚,获得自在的解脱。禅茶,是以纯粹之心品茶,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这一刻,茶将有所不同,带着令人惊异的花似的芳香,弥漫着大自然的高贵气质。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