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来殿的正前方有两棵银杏树,直径一米多,高十多米,左雄右雌,雌树每年挂满了银杏,听老人讲,雌雄两树不能分开,否则雌树就不挂果,所以两树相依相伴风风雨雨上千年却还是郁郁葱葱,壮硕挺拔。
和平寺建造者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依山而建,古树参天,山峰险峻,景色秀丽,真是:大地金沙神仙府,层层殿堂隐山中,龙凤交接环山抱,松柏荆棘古楼亭。
三、寺庙现状
民间盛传“先有和平寺,后有潭拓寺,再有北京城”,更佐证了和平寺的历史和龙脉之说。 寺院正处在龙凤尾山坳之下,山峰险峻景色秀丽。正殿前有一奇景,两颗挺拔茂盛的银杏树,一雄一雌,东西对望,相守千年。正殿台阶下驿堂中间有一株三十多米高的白皮松,下围二人合抱。略为偏斜,恰似一条卧龙,树种和树形都极为珍贵。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属于四合院结合,神堂、僧屋共99间多,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殿堂错落有致,遮掩于古树参天之中。
如今和平寺门楣上的字迹虽已斑驳,但如同历经千年风雨的石碑,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真情依然激动人心。整个寺远面积并不大,但无处不显其雅致,殿宇高低错落有致,气势不凡,园内有少见的白皮松杉,衬托着整个殿宇,使和平寺愈加生动自然和古朴。
和平寺正殿前有一奇景,两株挺拔茂盛的银杏树,一雄一雌,东西对望,相守千年。
四、寺内环境
寺院小巧,依山而建仅得两层,上是正殿、香积厨与僧房,下面两侧许是经堂。四对支撑的庭柱上均有联文,其主联曰:“不可说不必说默而视之真智慧;无幻相无果相僧者净也即空明”。佛祖如此这般静默于深山,将一幕幕山月,一岫岫白云静收眼底,而后慈悲世人,普渡信众。
出正殿,下石阶,双狮踏定石栏,栏后间杂花草。最称奇的是一丛小灌木绿叶细长,果荚丰满似燃灯玉指,削开来有豌豆大小十余粒,形同佛珠扁圆。寺中人也不知是何称谓,人们戏称为“佛豆”。面对石阶又是一尊佛像,礼拜后转过去出一小门,才了悟这儿才是寺之正门。山门下一溜长石阶,右侧水泥板下土地公婆悄然匿身,只聆听来去的足音。
遁阶而下,两侧葱郁生长的苕藤几没小径。兴许是庙产的一场荒坝上,静立有两柱一米多高的石灯座。两柱均有孔,以便昔年安置高高的灯杆光照四野。此时依稀可辩正面刻有:“光照三宝户祯祥”与“燄烛九宵神妥侑”,而后面,除却上面几字外,下面的已被风雨蚀去,模糊不辨了。再往下,便是当年僧人悟谒之处。果然,千百年后,遥遥看去依然青山环绕,高低成形有如莲花台。薄雨纷飞,莲花群山润泽雾霭,只遗憾我无法如同僧人般醒悟到佛的真谛。
右侧若干修竹下,依山石藏有一孔洞,那便是颇有争议的僧人避雨处了。一说是成了历代高僧闭关修行的静修室,一说是方丈坐禅圆寂的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