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禅观行为演为台贤教(五)

第二节 实相禅布为天台教(四)

四、天台学之演变

天台学之成立,归功智者大师,但是智者大师的学说,统统是由章安尊者记录而成。他的著述,向称三大部为根本教典,就是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此外还有五小部及禅波罗蜜、六妙门等。但天台学成立后,当时因时地交通的关系,只能在天台山的一方面弘传,其他的地方,并不十分发达。可是到了后代就渐渐弘传到各方,因此天台之学就有很多的演变了。

甲荆溪与法相华严及禅之对抗

天台学自智者大师去世后百余年的时候,有荆溪大师承传斯学。在这个时期中间,中国佛学界曾经过慈恩之法相唯识的弘扬,当法相学盛兴的时候,天台宗颇受掩抑,所以到了荆溪大师的时候,对于法相学有很多的评论,尤其是对于窥基大师的法华玄赞,抗论最甚,曾提出五百问来质难。

复次、他对于贤首学的华严教义亦有辨论,传清凉曾依荆溪先学天台学,后方弘华严,其教义多有取仿天台者,故后来天台学者多抗辨之。

复次、他对于当时流行的禅宗风尚,本着智者大师的一心三观禅及各种止观,而予以严格的批判;因此他对于禅宗,也有多种的辨论。所以荆溪在天台宗上占着复兴的地位,而他的学说,都是从批评以上三宗显扬自宗而成立的。


乙 宋代山内山外与华严及禅之辨

天台学到了宋朝,有四明法智尊者大弘天台学,但是即由之而天台学分山内(即名山家)和山外的两派。山内派自称为天台的正统,即四明一派;山外为慈光等一派。至于这两派的内争,时期颇久,加入论战的人数也很多,所讨论的问题更不一致。大约的说,山内派的人特别举扬天台之独殊学说,如性具义、佛果具恶义,以妄心为观境义,而绝对不茍同附合华严禅宗等说,且据其特殊义以评破之;至于山外派人的学说,则颇与华严、禅宗等义相融,而不许以妄心为所观境义等。

丙蕅益援禅法相入天台

蕅益是明末盛弘天台的大师,他对于禅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各方面都有著述,他虽是宗在天台,其实他的学说并不限于唐宋来天台传统的思想。他的修行,初于禅律,后归于净土。他当时因为天台学者和禅宗、华严宗、法相宗的学者,各持异见不相和合,颇不以为然,他的意思是佛教各宗各派的学说,虽稍有不同,但是本源和目的皆是一样,不应自相攻毁,应当一致的发展,这在他的各种著述中常见到的。他又将佛教分为禅教律的三大系,综合此三始为完全的佛教。因此他对于禅宗、法相宗学说援之入于天台,例如法相宗的二世缘起义,天台家向未引用,蕅益则引用之。

——摘自太虚大师《中国佛学》

(责任编辑:勉淳)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