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教故事 >

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开始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治平帖》卷引首明人所画苏轼像及释东皋书《东坡先生像赞》

在谪居黄州的岁月里,因为政治的风波影响,加之山水路遥,很多亲友都不能和东坡往来了,但让他尤为欣慰的是,依然有数位僧道与其书信往还,甚至不远万里,前来探望。“而释、老数公,乃复千里致问,情义之厚,有加于平日,以此知道德高风,果在世外也”。正是这些方外之士,加之其胞弟苏辙、门生黄庭坚、同僚徐君猷、张商英、陈季常、巢元修、朱昌寿、杨采等人,在东坡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他深深地理解和高度的赞扬,让他重拾起人生的信心。他与这些老友重逢,在悠游于黄州佳山丽水的同时,更需要一个环境清幽,风景秀美的地方,回忆旧事,唱和往还,而城南的安国寺,自然成为了他们经常造访的地方。一时之间,安国寺成了文人雅集聚会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对饮交流,诗词唱和,参悟禅理,陶冶性情。也正因为如此,在太守徐君猷离任去郡之时,与东坡重游安国寺,继连和尚请他为竹间亭题名,东坡为之易名“遗爱”,并代好友巢元修作文记留念,赞颂徐君猷的政绩与道德。而文人来安国寺聚会唱和的习惯,一直得以延续,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文人骚客驻足黄州时,往往会前来追忆凭吊东坡曾经走过的足迹。

苏轼《黄州寒食帖》

被贬黄州也是苏轼与佛教关系的一大转折。苏轼的外祖父、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苏氏门中也有出家为僧者,如成都的宝月惟简。但是被贬黄州之前的苏轼,正值青壮年,血气方刚,满怀忠君报国的鸿志步人官场,以其博学多识,才气横溢,在朝野士大夫中声名日著,总体而言,仕途相当顺利。这段时期的苏轼像很多儒者一样对佛教怀有好感,在佛教界也有僧人朋友。但是对佛教并未完全深入,也未称居士。谪居黄州期间,他开始自号东坡居士,在安国寺进行自我反思,完成心灵和自我解脱,从而真正信奉佛教。从苏轼的诗文来看,在他此后的生涯中,不管是在官居高位的短暂顺境,还是在贬谪到偏远的岭南、海南之时的极端困顿的逆境,总是对佛教禅宗怀有真切的虔诚的感情,或是拜佛祈祷,或是读经写经,或是与僧人交游,或是书写表述佛教义理、禅悟的诗文,或是为寺院写记写铭,或是绘制佛像,直到从海南北归,一路所经过的佛寺几乎都留下他参拜的足迹。他在佛教丛林中却结交了很多超越于世间利害得失之上的知心朋友,有的从年龄上看是他的前辈,也有的是他的同辈或后辈。其中以禅僧居多,著名的有云门宗的大觉怀琏及其弟子金山宝觉、径山惟琳、道潜(参寥子),还有佛印了元、净慈法涌(善本);临济宗的东林常总、南华重辩;曹洞宗的南华明禅师等。苏轼与这些朋友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彼此间经常有书信、诗文往来。在他后来一再遭到贬谪,生活遇到困苦的时候,这些朋友给他很大安慰和帮助,有的甚至从远道前去探望他。促使他对佛教、禅宗有了更深入的钻研和了解;他在庐山期间最后参访东林寺,参谒常总,并在此住宿,夜间与常总禅师谈论禅法,对常总所说“无情说法”的道理进行参究,有所省悟。黎明,他将悟境以偈写出献给常总,曰: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东坡的禅宗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文、书、画的创作。在他的诗文著作中不仅有相当数量的以佛教、禅宗为题材的作品,而且在创作风格、气势、情趣和意境等方面,都能找到深受佛教禅宗的心性空寂、无念无思、“不立文字”、物我一体等思想影响的成分。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