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宗学法师:正念的力量——《坛经》与现代人的生活

《坛经》全称为《六祖法宝坛经》,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言行录,由他的弟子法海集记。除了佛陀的开示被称为经典之外,唯一被世人尊崇为“经”的就是这部传诵千年的《六祖法宝坛经》。《坛经》被视为禅门的无上宝典,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一部承先启后、划时代的巨著,开创了中国佛教崭新的局面,从此禅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禅的精神在《坛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深刻地影响了和正在影响着人类的思想、文化和生活。《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朵超脱飘逸的奇葩。西方著名禅学家瓦茨氏(Alam Watts)赞叹《坛经》是一部“东方精神文学最伟大的杰作”。《坛经》有如此重要价值和崇高的地位,那么《坛经》究竟向世人传递了什么样的精神信息?《坛经》对于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又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随处作主

在《坛经》里,六祖惠能大师明白深刻地阐释了顿悟法门的要义,顿悟确实是《坛经》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禅宗的精神特质。但顿悟不是研究辨析的结果,那是一种深刻的般若智慧,它源自于真实之心和圆融正念的生活。

《楞严经》曰:“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所以我们仍然要回归现实的生活中,“起正真般若观照”,消融无量劫以来的妄想情虑。达摩祖师教人以“壁观”安心,“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时人有称达摩祖师是“壁观婆罗门”。此后直至五祖皆延续了达摩祖师潜形山谷、肃然静坐的宗风。

禅,即禅那(Dhyana),本义是思维修,新译静虑,“心静一境而慎审思虑”的意思,基本上是以“看心观静、不动不起”来解释坐禅。六祖惠能大师革新了这些观念。《坛经.坐禅品》曰:“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坛经》中超越传统佛教教义而具有革命性的学说俯拾皆是。由于六祖对传统修行方法、教义阐释的革新,使禅在中国有了划时代的发展。曹溪禅放弃枝末问题的诠释分析,在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中着力,直下无住,见自本性,这与“住心”一境的止观定法是非常不同的。

曹溪禅的卓越之处是皈依自性佛,从宗教的信仰,而达宗教的自证,于是佛不再是高远的理想,而是直下可以体证的;圣人也从不可思议的仰慕中,回到了现实人间。

佛陀说:“过去已经逝去,未来尚未来到,只有当下才是我们真实的生命。”佛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当下解决生命的解脱问题,法受用于此时此地,当你开始修行的时候,痛苦的转化和心灵的康复就已经开始了。《坛经》没有繁琐的哲学思辨和遥远的宗教情愫,《坛经》直承佛陀心法,以简易、朴实的语言,随方解缚,触处皆是自在解脱,恢复了人间佛教的本来面貌。

应无所住

对于佛教所有的教诲都不应拘泥于文字,六祖的开示与佛教这一传统一脉相承,只不过六祖是以较为猛厉的方式引导人们进入直接的精神体验,只有直接体验才能触及实相。

六祖在《坛经.定慧品》里为我们开示了无念法门,将佛法的修行切实地落实到了现实的生活中。经云:“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无二相”就是不起分别心,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真如是宇宙的本体,“念真如本性”就是从虚幻的妄念中觉醒过来,回归当下实相的世界。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