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宗学法师:正念的力量——《坛经》与现代人的生活

透过六祖对无念、无相、无住的阐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无念、无相、无住只是六祖应机说法,其本质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就是从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虑中摆脱出来,安住当下,清楚明了自己的身心,以及周遭正在发生的事物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的本质,明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法,超越彼此二元对立和对生死的恐惧,从而对日常生活中优美宁静的事物保持清醒的觉照,六祖称之为“智慧观照”。正念是佛法的核心,修行的关键就是处理好当下的一念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当正念存在的时候,无念、无相、无住也就存在,我们的思维就是正思维,我们的话语就是正语。

正念是能够把我们带回到当下的那种力量。我们的心习惯于回想过去或担忧未来,我们身在此处,心却不在这里。如此,我们常常被陷于焦虑、愤怒和恐惧不安之中,于是对当下所发生的一切不能清醒地觉知,从而迷失了自我。

反町无格是位剑术高手,一次他走到深山断崖边,一条狭窄的独木桥,通向对面的山峰,桥下是万丈深渊,他试着走了几步,感到头晕目眩,心惊肉跳,便退回原地。这时,一位盲眼老人拄着木杖缓缓而来,走到了桥边,毫不犹豫地跨上去,步履从容,一直走到了对面。反町无格看着老人的身影,忽然受到启示:当我们安住于正念中,我们的心澄明如镜,我们将不被纷繁复杂的假象所干扰,我们的智慧与能量将得到尽情有效的发挥。于是他把剑插在背后,坦然走上独木桥。桥下的万丈深渊不见了,只是一片自在平常的心境,安然走到对面。从而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在格斗中,剑手的眼睛也是一大障碍,剑道的极致在“无眼”,当然不是真的不需要眼睛,而是在高度的正念中,我们的直觉将是清晰的,我们将对身处的环境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超然于眼前虚幻的情景,进入实相的世界,于是我们能够冷静、客观、敏锐地应对当下发生的一切。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事实上也是回归到现实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客观事物的存在,做出相应的理性抉择,展示了正念的智慧。

从心开始

佛陀曾经说过,生死问题本身就是正念的问题,一个人是否活着,取决于他是否有正念。正念就是活在当下,就在走路、洗碗、刷牙、扫地等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我们的心在任何环境中都将平静安详,如森林中寂静、清澈的池水,我们将清楚地看到一切事物的本然。当我们安住在正念中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是生活在净土当中。

如果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只想着诵经,那么喝茶的时候,我们没有活在当下,我们没有体验和享受到喝茶这一生命中的清净祥和之美。茶道就是培养我们正念地喝茶,如果我们不会喝茶,那么我们同样也不会诵经,诵经的时候,将会只想着其他的事情,这样我们就不断地迷失在对过去和未来的遐思中,出没于六道无尽的轮回,不能真正地过好生命里的哪怕是一分钟。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既有智慧和慈悲的种子,也有贪、嗔、痴等等烦恼的种子,我们已习惯于让电影、电视等各种媒体不断地向我们传送浮躁、暴力和欺骗,浇灌和强化我们心中已有的烦恼的种子,我们犹如骑上一匹难以驾驭的快马,丧失了对自我的把握,因而我们心中宁静、快乐、智慧的种子就很难破土而出。为了让我们心中好的种子抽枝发芽,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我们必须练习觉照,培养正念,以便把心中烦恼的种子转化成清净的慈悲、平等和宽容。

当正念的力量足够强大,就能打破五蕴六尘的束缚,顿见真如本性。一个人只要能够见性,他将对宇宙终级真理以及生命的实相产生深刻的洞见,带来深邃的和平、博大的宁静与无畏的精神力量,他将能够以一种绝对的冷静和清醒看待生活中的幸与不幸、变幻沉浮。

改造世界要从当下实现自己内心的和平开始,从安详的步履和调柔的呼吸开始,只有当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了真正的和平,社会的和谐才有保障。如果我们不快乐,也不安详,我们就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和安详,如果我们内心充满了正念,我们的生命之花将绽放出祥和与喜悦,我们周围每一个人都将得到我们祥和喜悦的滋润,我们就是菩萨,六祖说:“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菩萨不是活在云端的神话人物,他们是充满慈悲和毅力的现代人。我们的自性具足一切善法,我们应该在当下就和诸佛菩萨深刻的了悟相应,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济世的愿望,能够以坦荡的胸怀和慈悲的眼睛去对待每一个人,我们当下就和菩萨的精神相连了,他们就在我们的自性中,而我们也是诸佛菩萨在时空中的化身。

供稿:中国佛教协会人间佛教研究基地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