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的《法事赞》、《观念法门》、《般舟赞》、《往生赞》四部著作,所涉及的是具体修行方法,这些方法使修行者有明确途径可循。
净土宗持一名而极乐,易如反掌,然万人持名念佛,登莲座者能有几人?究其缘故,乃杂缘干扰,心思散乱。善导大师谆谆教导弟子:
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杂缘乱动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嗔诸见烦恼未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修净土者最常被提醒的四个字是“易行难信”。口诵佛名,心却有疑。善导大师明确告知弟子,必须深信,方得往生。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善导所创之净土法门,虽不拒自力,但虑众生因自力被种种因缘所扰,不能往生,故强调他力即阿弥陀佛之愿力接引。
善导大师说: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是善导大师以佛的口吻告诉弟子,只要称我名字,乘我愿力,就一定可以往生。
善导大师在《观经》中苦口婆心一再强调:
一一品中,所告众生者,皆是若佛在世。若佛灭后,五浊凡夫,遇善知识,劝令生信,持戒、念佛、诵经、礼赞,决定往生。以佛愿力,尽得往生。
上述所嘱如磐石般坚定,众生遵此教诲,千年不易。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和修行方式成为净土宗的里程碑,世代延续。
善导大师对净土的另一重大贡献是他曾绘画西方净土变壁画300壁,此壁画非一般意义。匠人所绘西方净土情景,虽有经典依据,细节不过臆想而已,而善导大师所绘,乃定中亲见。大师少年时,曾得见一幅“西方变相图”,震惊至极,其后便神往不已。善导大师深研《观经》,经数年修持,终于证得观佛三昧,西方极乐种种情景皆现眼前,与经中所述,纤毫不差。如此境界,诚非他人可比。善导大师在所著《般舟三昧赞》中有描写:
种种庄严不可识,内外相看无障碍。
停足须臾受法乐,三昧无生自然悟。
地上庄严众宝间,杂色相参百千万。
宝座华台处处满,随心受用光来照。
百千童子菩萨众,各捧香花临池看。
或坐或立池渠岸,或有寻阶入宝池。
或立于沙或至膝,或没腰头或悬注。
或取金华百宝叶,授与岸上看池人。
这是善导大师在文字上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描写,在壁画上的表现则更直观、具体。据资料显示,敦煌石窟中的西方净土变即有大师作品。
唐代敦煌壁画中西方净土变成为壁画的主体,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主要包括无量寿经变、阿弥陀经变和观无量寿经变三部分。
敦煌壁画中有西方净土变125壁,画面布局严谨规整,场面宏大;诸佛菩萨、罗汉弟子等,安排如法,层次分明,与经典一一契合。阿弥陀佛为主尊,端坐在中间的莲花宝座上,观音、大势至随侍两侧。罗汉、金刚围绕左右,飞天翱翔其上,以伎乐供养。琼楼玉宇,重重叠叠,分布其间,极其辉煌华美。敦煌壁画中的净土经变部分,虽不能一一确认皆是善导大师的作品,但一定有他亲自主持绘画的作品,作为莫高窟西方净土变壁画的代表作品,它不仅是对净土宗的贡献,也是对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