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大师不仅擅丹青,而且对造像艺术有高深造诣。他最完美的作品便是奉旨监造的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龙门的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开凿于唐高祖和武则天时期,善导大师根据《华严经》设计了整个像龛和大佛。像龛东西进深38.7米,南北宽33.5米,主尊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 米,头部高4 米。发髻呈波纹状,法相庄严,神情慈悲。造像风格独特,既有古印度佛造像的鲜明轮廓,又有北魏造像线条硬朗的特点,同时保留了唐代造像的雍容大气。这尊巨像与山崖同体,众生仰望,五体投地。卢舍那大佛不仅代表了盛唐造像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世界艺术的至高瑰宝。为此,我们不得不赞叹、钦佩善导大师高妙的佛学意境、深厚的艺术才华及卓越的领导才能。
莲池大师说:
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见其自行精严,利生广博,万代之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若非弥陀,亦必观音、普贤之俦。呜呼大哉!
二、净土祖庭
净土宗祖庭较多,著名者有东林寺、悟真寺、光明寺、实际寺、玄中寺、香积寺等,其中尤以东林寺、玄中寺、香积寺最著名,但占据最重要历史地位的应该是悟真寺。这些祖庭构成了净土宗祖庭文化宝库,其中包括佛教史、教派源流、高僧行迹、净土传承、佛事仪轨、佛教轶事、佛教艺术、佛教建筑、佛教文学、净土传播、国际交流等,它们已经成为整个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祖庭简述如下:
庐山东林寺,净土初祖慧远大师于东晋太元九年(384)创建,历史上曾“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是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东林寺不仅是中国净土初祖祖庭,而且也是日本净土宗特别是“东林教”的祖庭。
东林寺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隋初,智者大师曾住锡东林,大建僧坊,逶迤飞阁,俯视天地;唐太宗朝,江州刺史崔黯撰写《复东林寺文》,柳公权书,后世称“东林一绝”,今残碑尚存。唐时,东林寺僧众达数千人,殿宇、僧寮三百一十余间,藏经万余卷,为国中众寺之最。唐时,东林诗碑林立,名家题诗不计其数。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李颀、王昌龄、李端、韦应物、张九龄、张乔、杜荀鹤等都有诗作传世,故有“满寺万诗咏,一步一惊心”的赞誉。
天宝九年,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前,到东林寺朝拜,将慧远大师净土法门传至日本,后来就有了“日本国庐山慧远法师奉赞会”,并奉东林寺为祖庭。
东林寺文物非常丰富,多属国宝级。且庐山自古以风光著称,天下名人涉足者众,东林据此优势,名声愈震。
玄中寺,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净土昙鸾大师(476-542)所创。昙鸾尊奉《观无量寿经》,有种种瑞应事迹。隋末唐初净土道绰大师(562—645)继承昙鸾净土思想,提倡观想念佛往生,在寺中讲《观无量寿经》二百余遍。
唐贞观九年(635),唐太宗赴寺瞻礼,施舍“众宝名珍”,重修寺宇。唐贞观十五年(641),善导大师到玄中寺拜道绰大师为师,接受道绰所讲《观无量寿经》。道绰大师圆寂后,善导大师回长安。玄中寺昙鸾和道绰二位大师的净土思想,在慧远与善导之间,或曰过渡。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及修行方法的形成与昙鸾、道绰的影响关系重大。日本遣唐僧把善导净土法门带回日本,故日本净土宗尊善导大师为净土宗高祖。
唐宪宗在元和七年(812)赐寺名“龙山石壁永宁寺”。1238年,元太宗赐玄中寺为“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玄中寺由此得名。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达于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