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能修法师:交往与文明的历史见证

[提要]鉴真大师通过“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得以成功以后,将佛教戒律学、雕刻、建筑、书画、音乐和医药等中国传统文化弘传至日本,开启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先河。他的经历、行为活动极为有力地展现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和足迹。本文根据大师“是为法事也,何惜生命”之不屈不挠“东渡精神”为本怀,续写出鉴真精神指引下的诸如鉴真像回扬巡展、东渡纪念活动、鉴真文化节、中日领导人互访大明寺和唐招提寺等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关键词]鉴真东渡 中日文化 文明交往 历史见证 传承互访

一、绪言

从“先秦文学、两汉经学、魏晋南北朝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清代朴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六个阶段来看:佛教自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以来,通过与魏晋玄学等中国传统文化以“格义之学”等方式相互融合,随即步入隋唐盛世,此时的佛经传译也是空前绝后,佛教义学也逐步形成独立的演绎和论证体系,促成大乘各宗派的建立。这些宗派创立后,随着隋唐中国对外交通的开拓,并分别传承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而鉴真大师正好也秉承和发展了由终南山道宣律师所创建,史称“南山律”的传承,他曾受学于此派系的道岸、弘景等大师,成为蜚声中外的律学大德。为彰显佛陀一代圣教,兴建戒坛,制定受戒仪轨。并且还受学于建筑、艺术、雕刻、医药等外学。当大师在驻锡盛极一时、名僧辈出的大明寺的时候,接受了日僧荣睿、普照东渡的邀请并通过“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得以成功,他的经历和行为极为有力地展现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和足迹。不但开创了日本律宗,而且还开启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先河。本文根据大师“是为法事也,何惜生命”之不屈不挠精神为本怀,续写出鉴真精神指引下的诸如鉴真像回扬巡展、东渡纪念活动、鉴真文化节、中日领导人互访大明寺和唐招提寺等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二、从鉴真东渡看中日文化交流

在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唐代既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代,也是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此间出现了一位本着“是为法事也,何惜生命”,而六次东渡弘律布教的代表性人物——扬州大明寺鉴真大师。

鉴真大师(688——763年)扬州江阳县淳于人,14岁师从智满禅师于大云寺出家。后随南山律道岸律师、弘景律师受具足戒,并受学弘传律学、兼及建筑、雕塑、书画、音乐和医药等外学,有幸进入皇宫太医署学习。有《佛性论》、《顺义说》等注疏闻世。后回扬州,兴缮戒坛,建寺塑像,讲经弘律,写经刻石,广施医药,成为名满江淮的讲律授戒大师。

唐开元二十年(732年),荣睿、普照二师留学长安和洛阳长达10年,汉传佛教虽已传入日本,但戒律传承流弊很多,其游学目的是物色一位律学高僧到日本去传授律学。得知在大明寺讲授律学的鉴真大师,便于天宝元年(742年)来扬州恭请鉴真大师,大师也为二人的真诚所打动,决定亲自带队东渡。

此后10年,大师纵然通过前五次东渡因僧人内讧、台风风浪、触礁、官府阻扰等失败因素,使其得力助手荣睿、祥彦等相继去世,为接洽东渡的便船,普照只得独自去明州阿育王寺。当年邀请大师东渡的两位日僧,一位死别,一位生离,这让大师感慨万千:“为了传戒弘法,我下决心东渡,一天不到日本,一天不改意愿。”因大师年事已高,再加长期辛苦跋涉,又得眼病,从而导致双目失明。

753年,正逢遣唐使藤原清河等回国。邀请大师及随从弟子、工匠一行24人,携带书籍、法器等文物,于10月29日从扬州出发,12月20日顺利到达摩萨国阿多郡秋妻屋浦(今九州南部)。次年2月4日大师66岁,抵达首都平城京(今奈良),被迎至东大寺内。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