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四日,僧录司传旨延师入万善殿,命内院大人看方丈安单,别山禅师偕僧官陪候,次晨驾至安慰至再,至三夜漏五下近侍传云,驾到不用和尚接送,不行拜礼。上至方丈赐坐,问佛法公案,师应机酬对,上喜赐紫衣,问答经旬,文长载语录中。师知上意欲留久住禁庭,奏云臣僧媿领众匡徒,海会衲子望臣久矣!上鉴师愿力真切,遂送回寺。
性聪憨朴两次应顺治帝之延请之内苑万善殿冬日结制说法,第一次是顺治14年(1657)在内苑万善殿说法并无语录记载,第二次是顺治15年(1658),说法语录见于《明觉聪禅师语录》卷二之《北京皇城内万善殿语录》。在这段塔铭中详细记载当时的情况:一、延师入万善殿,并于方丈看单,由别山禅师偕僧官陪侯,等待顺治帝的驾临。别山禅师是顺治八年(1651)秋冬,顺治帝于河北遵化行猎,得知别山法师景忠山石洞内修行,亲自探访,并与之探讨佛法,顺治帝对别山极为敬佩。回京后将西苑(中南海)的崇智殿改为大佛堂,赐名万善殿,顺治帝特召别山入宫,供其修行。别山应召,但很快又回到景忠山石洞内继续修行,这对顺治帝触动很大,并引起他窥探佛法的强烈欲望。顺治10年(1653),重新别山入万善殿,赐号“慧善普应禅师”,令其长期居住内苑,但别山不善言辞,不喜交往,因此对顺治帝并没有产生深远影响。直至性聪憨朴的出现,才是顺治帝真正意义上了解佛教,深究禅学。别山与性聪憨朴二人关系也较为密切友好,曾于海会请过性聪憨朴上堂说法。而性聪憨朴从内苑回到海会寺,也曾写诗赠送别山,《赠别山禅师》“负笈曾闻叅少室,昔人已去更安心;本无世念居岩谷,得晤天颜住禁林;提唱宗乘施法雨,弘扬教义动雷音;我因诏对非缘小,又遇高禅意转深!”以示对别山修行的赞赏。后来别山又回景忠山,性聪憨朴写诗赠别“同住禁林将有年,而今分袂意茫然;老来辞阙思幽隐,拄杖挑云入锦巅。”可以看出性聪憨朴与别山禅师二人关系友好,也是互相赞赏。或者可以推测,顺治帝延性聪憨朴入内苑万善殿结制说法,别山应有推动之功。二、在等候顺治帝时,近臣传话,特别告诉性聪憨朴不用接驾和不行礼拜,方丈赐坐,谈论佛法公案,深受顺治帝的欢喜与认可,并赐紫衣,这是顺治帝对性聪憨朴的高度认可与礼遇。而且顺治帝与性聪憨朴之间谈论佛法“问答经旬”,可见彼此交流是非常契机。由于性聪憨朴久住内苑过旬,想回海会继续“领众匡徒”,顺治帝见其“愿力真切”,尊重他的意愿,遂送回海会。
戊戌春结制期毕,金佟、固山等请主延寿禅寺,师即奏闻前事。戊戌春结制期毕金佟固山等请主延寿禅寺。秋九月,上幸海会,问及监院洞玄,跪奏其故。上回,遣大人近侍之延寿问慰。十八日,上亲幸延寿方丈,甚喜承面,召请师入内万善殿结制开堂。上乘马屡顾,师谢恩,二十九日回海会。十月初一日,僧录司延入赐紫,宣海会禅客百人俱入結制,旨問道法,凡上堂小叅不輟,既而風扇大都,王公大人三院內外向師之切矣!
戊戌即顺治15年(1658),性聪憨朴在安居期毕,收到金佟、固山等官员的邀请,入主昌平延寿寺。是年秋九月,顺治帝驾幸海会,得知性聪憨朴在延寿寺,遣近臣到延寿寺慰问,随后顺治帝亲自上延寿寺见性聪憨朴,“甚喜承面”,并召请再次入内苑万善殿,结制开堂说法。这里所谓的结制是指冬季结制之安居,佛教于夏安居之外,每年月十五日至翌年正月十五日间,专事讲学禅修,称为冬安居,主要在北方禅林行此冬安居之制。再一次的赐紫衣与性聪憨朴,同时让海会寺的所有禅客全部都入内苑万善殿结制。于结制日顺治帝御驾亲临,同时命钦差官李昌祚同僧录司执香迎请性聪憨朴上堂说法。在此期间各种大堂、小参等说法不輟,前后历经八个多月,敕书说性聪憨朴是:“戒律清严,规模淳朴,迹超俗外。”赐号“明觉禅师”己亥年即顺治16年(1659),顺治帝驾幸海会,勅詔入愍忠寺結制,开堂说法,“既而風扇大都,王公大人三院內外向師之切矣”,禅风大振,性聪憨朴成为帝都宗门领袖,是王公大人所尊崇亲近的禅师,开启了帝都百官士人学禅的一代风气!同时向顺治帝推荐玉琳通琇、木陈道忞二位临济禅师,使顺治帝从基督教会的接触转向于倾慕禅宗,皈依佛教,成为天心佛子的历史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