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你为什么那么快乐?
师父:其实我自己并没有觉得快乐,只是找不到痛苦而已。好比你和小孩子一起玩儿,如果玩具坏了,你会感到痛苦么?你并不纠结坏了的事实,因为玩具坏了换一个新的即可。你或许会装出一副痛苦的表情,不然小孩子认为你不关心他,但你内心里并不觉得痛苦。
弟子:为什么你喜欢陪小孩子们玩呢?看起来傻傻的。
师父:在1岁的小孩面前放100万元的银行卡、3万块钱的现金和5毛钱的玩具,他会选择哪个呢?
弟子:玩具。
师父:所以你看,小孩非常有智慧,他需要什么才用什么。大人反而努力争夺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大人应该向小孩学习。
弟子:但是在我看来小孩就是不懂事啊。
师父:其实小孩的“我”很少的,他们心思纯粹,需求什么才做什么,没有无谓的欲望。
弟子:我想阻止小孩打游戏,我觉得他们沉迷于游戏很痛苦,但是却阻止不了。
师父:教育自己的小孩,传授社会经验不是不可以,关键你教育的初衷是什么。师父:你为什么觉得他们痛苦呢?
弟子:我不喜欢玩游戏,我觉得他们是在浪费时间。
师父:如果禁止所有人玩游戏,这是在帮人还是在害人?又比如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生病,那医院怎么办呢,全国这么多医生是不是不发工资了?这个游戏不一定是小孩子喜欢,是你们让他们玩的。
弟子:我就是不让他玩,怎么说是我让他玩的呢?
师父:你不许孩子打游戏,反而刺激了他的欲望他才会更想玩。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后,不再直接对抗时,孩子自然就不那么喜欢打游戏了。
弟子:那我不刺激他的欲望之后,有没有药解决沉迷游戏养成的瘾?
师父:有。喜欢玩游戏的人,他在玩时产生了一种酶,告诉他这个是乐受,这促进了神经上一个意念出来。饿、饱、想睡的感觉,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贪嗔痴也是酶。知道了它产生的原因,自然就有办法来解决了。
弟子:真希望小孩不要喜欢没价值的游戏,要是他喜欢的东西跟我一样实用就好了。
师父:大人是自己用不了的东西也要多一点,再多一点,即使不需要也储存起来。想一下,现在你家里面存了多少用不了的东西。看看你的衣柜,70%的衣服都没机会穿,但还是不断地买,衣服和鞋越来越多,我执也越来越重。我执减少才会越来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