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跟大家讲《改过之法》。
《了凡四训》四篇:第一篇《立命之学》,讲袁了凡自己的命改成了什么样;第二篇《改过之法》,就是格物致知,我们把改过讲完,大家来体会一下,看看跟格物致知是不是一个意思;第三篇《积善之方》,就是知行合一;最后第四篇《谦德之效》,就是良知光明。如果你真的做到了,你的命就会像袁了凡一样,改到你自己都不可思议。
原文: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来看《改过之法》。春秋,孔子那个时代。诸大夫,良知比较光明的人,他见一个人说话做事就能预测他的福祸。现在大家明白了,你懂得了命理,你也能预测福祸。你看这个人一脸的忧愁,他命不会好;这个人积极乐观,他命就会更好,所以你也能预测福祸。这个人做的事情,为非作歹、偷鸡摸狗,他命也不会好;这个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他命不会太差。所以你从他的言动,你现在也能预测他的福祸。靡不验者,没有不灵验的,就说的很准。左国诸记可观也,左是《左传》,国是《国语》,这两部史书中有很多这样的记载。
原文: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
还是一样的,吉凶是有征兆的。吉凶的征兆从心而发,显化在你的言语、行为当中。因为你有什么心,你就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事,所以关键在于你的心。我们昨天讲的,你是一直在动念吗、还是一念不生、一念不动?然后便是实学,这个时候就开始有奇迹就灵验了。所以心,如果是清净和平、法喜充满、良知光明,也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出自《尚书》),这个道心、不是人心,也就是天理、不是人欲。
过于厚者常获福,这就是良知光明;过于薄者常近祸,这就是良知不光明。很简单,看你的情绪有多少:如果你每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无精打采……这是比较轻的;重一些的:自卑、焦虑、担心、害怕、失望、纠结……;再重一些的:恐惧、内疚……等等这些,你的命不会太好,就是你的心是过于薄者。如果你是心无挂碍、如如不动、清静、自在、和平、快乐、喜悦、爱、慈悲……那你常获福,这个心是过于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