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悲、智双运,广说无尽方便之解脱法门。除进一步开示出种种依仗自力(自悟、自证)的法门外,更建立起种种仰仗他力(佛、菩萨)的法门。大乘佛教描绘出一幅幅庄严清净的佛国净土,创造出无数个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应化佛和菩萨。这些应化佛和菩萨都有一个共同的大悲愿,即不度尽众生,誓不证菩提,不成佛道,成为大乘佛教根本精神的具体体现者。
在众多的佛菩萨中,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则是世人最为熟悉,也是仰仗最多的佛菩萨。其中,阿弥陀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观世音菩萨解救现世苦难,尤为世人所仰仗,以为解脱生死、求福免灾之易行法门。在中国,人或有不知释迦牟尼者,然无有不知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者,不仅四众信徒开口便称“南无阿弥陀佛”,祈福便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即在一般民众中亦早已成为日常口头的赞叹语、祈使语。对于弥陀信仰,在有关净土宗或净土信仰的研究著述中已有大量的论述,本文则想专就中国的观世音菩萨信仰作一简要的探讨。
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
据现存汉译佛典,最早出现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佛经是后汉支曜译的《成具光明定意经》,经中罗列诸来听佛说法的菩萨中最后一位名叫“观音”。其后大概是在《心经》中出现的观世音菩萨称号(1)。然信众对观世音菩萨有较多的了解和广泛的信仰,则是在《法华经》译出之后(2)。尤其是在鸠摩罗什的《妙法莲华经》译出后不久,其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即有以《观音经》名单本别行。此后,各种以“观音”为名的经典纷纷现世,观音信仰也由此益盛。而此种情况很可能与昙摩罗谶法师劝河西王沮渠蒙逊诵念观世音,声称观世音菩萨与此土有缘的传说有关。对此,天台智者大师曾记述说:
“夫观音经部党甚多,或《请观世音》、《观音授记》、《观音三昧》、《观音忏悔》、《大悲雄猛观世音》等不同。今所传者,即是一千五百三十言《法华》之一品。而别传者,乃是昙摩罗谶法师,亦号伊波勒菩萨,游化葱岭,来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逊归命正法,兼有疾患,以告法师。师云:观世音与此土有缘。乃令诵念,患苦即除。因是别传一品,流通部外也。”(3)
智者大师这里提到的几部观音经,有些是疑伪经,如《观音三昧经》、《大悲雄猛观世音经》等。其实,在鸠摩罗什译出《妙法莲华经》后不久,由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出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中也已有善财童子参拜观世音菩萨,观世音为说大慈悲法的记述;之后由刘宋畺良耶舍译出的《佛说观无量寿经》中,观世音则以阿弥陀佛的右侍菩萨身份出现;在北凉昙无谶译出的《悲华经》中,又有佛为观世音授记之记载;在北魏菩提留支译出的《深密解脱经》中,亦有观世音菩萨请世尊说十地差别,而佛为广说大乘波罗蜜了义法门。此外,东晋南北朝时期先后译出的有关观世音菩萨的重要经典还有:《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一卷,简称《请观音经》,东晋难提译)、《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授记经》(一卷,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忏悔除罪咒经》(一卷,齐法献与法意共译)、《十一面观世音经》(一卷,后周耶舍崛多等译)等。
隋唐以后,随着密教的兴起,汉译佛经中以观世音菩萨为名的经多得不胜枚数,特别是挂着“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称号的经咒尤为繁多。由于这类观世音经实在太多,请恕本文不在此一一列举介绍了,不过这里倒是想对两部没有标著观世音菩萨名称的经,然却又对了解观世音菩萨有重要意义的佛经,作一简单的提示。一部是唐般剌密帝译的《楞严经》。此经多有疑其为伪者(4),然其中卷六观世音菩萨历述由闻思修入三摩地以及三十二应、十四种无畏,乃至因此圆通法门而获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等等,很可以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对照发明。再一部是宋天息灾译的《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此经题中虽没有标出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然全经四卷都是讲观世音菩萨于各处救度众生的事迹,以及在密教中最为著名的六字大明王陀罗尼功德,可以说是所有佛经中篇幅最大的一部观世音经。
观世音信仰的现世性格
如上所述,中国观世音信仰的兴起是在《法华经》译出以后。《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通过佛世尊之口说:
“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具体来说,观世音菩萨于以下诸方面闻声(称名观世音菩萨)即能解救众生之苦。如: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於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断断坏,而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齎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於众生,汝等若称名者,於此怨贼当得解脱。”
“若有众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敬爱。”
经中提到的这些事例,都说明观世音菩萨能帮助世人解除其现世生活中遭遇到的种种苦难或灾祸,实现其现世生活中的种种愿望。不仅如此,经中还说观世音菩萨在此娑婆世界中随机方便,应现种种身相,“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从而使众生感到观世音菩萨时刻都在自己身旁,无比亲近。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观世音菩萨把他这种解救众生的悲愿和实践,自称为“大悲行解脱门”。经中观世音菩萨对善财童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