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慧观法师:三聚净戒在法相唯识宗经典中的译出与流布

《瑜伽论记》的作者是遁伦法师,也是弘扬法相唯识宗的代表宗师之一。《瑜伽论记》卷九中有如下关于三聚净戒的记述:

戒有三聚。文中略明三聚。初明十善业道。是律仪戒。

次明四摄。是摄善法戒。测云。此明摄善法戒。中有二。初明性戒。二若见若闻已下现行善。前中有二。初种成。二于己下举他况己。今解。大判文势依如景师。然于其中亦明摄善法戒。即修十善四摄等一切善法。名摄善法戒故。言于诸有情不极损恼乃至不生欢喜。于杀业中是其果离亦名自性离。言不以刀杖手块等恼害有情者。是其因离。十地经言。不以杀心受畜刀杖。言于诸众生性常慈爱者。此对治离慈能治爱。上来三句是不杀业也。于所应敬特起奉迎乃至非为愚钝者。是其不盗。由敬尊长乃至修和敬业。故离偷盗。此果离也。景云。此文身三业中略无离邪婬也。今解。由敬尊长修和敬业故离偷盗及邪婬也。言善顺他心乃至先言问讯者。总是离口四过。即四善语。言于恩有情下明不贪业。初报恩施。二于来求下是来求施。乃至如法求财不以非法者。总是不贪业道。不以卒暴者。不瞋业道。性常喜乐修诸福业下明正见业道。若见若闻乃至过于自受者为性仁慈。重于法受者即四法受明怖现恶因。及重后世者明畏当苦。四法受者受谓苦乐报受。受即是法故云法受。如下文说。如富贵人广造诸恶现乐后苦。如贫贱人持戒现苦后乐。富贵人修施戒等现乐后乐。贫贱人破戒等现苦后苦。虽有多句总明正见。

次明摄众生戒。景云。言于他种种所应作事者明同事。于中如法之事菩萨则同。不如法事菩萨不同。善能制止已下乃至随生随舍明其利行。下明爱语通四善业。起贤善心尊重实语下明不妄语。不离他心明不两舌。亦不好乐已下明不绮语。言常柔软明不恶口。余文可知。(《瑜伽论记》卷九,载《大正藏》第31册)

由上文可推知,遁伦法师在《瑜伽论记》中不仅阐述了其自身就三聚净戒的观点,且引述了如景师、测师等法相唯识诸论师以及《十地经》等相关经论中的观点。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即根据玄奘译《瑜伽师地论》,第三的摄众生戒一般被译作“饶益众生戒”,而此处遁伦法师采用的则是《菩萨善戒经》等其他经论中通用的译法,由此可看出,作为法相唯识宗的继承者们在坚持师承的同时,也对一些译词做了随顺世间的灵活调整。

结论

上文以法相唯识宗所依的六经十一论以及窥基等宗门代表论师的著述为范围,考察了“三聚净戒”在该宗经典中的译出和流布情况。结果证明,在法相唯识宗的经论和著述中,存在着大量关于三聚净戒的内容,其中包括经论所译出的文本以及文本被译出后的进一步阐发,据此可以明显推测,以玄奘大师为引领者的法相唯识一宗的祖师们,曾对三聚净戒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不断从理论层面给予完善,而且也在实践层面做了相应的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昙无谶译《菩萨善戒经》卷四,载《大正藏》第30册。

[2]弥勒菩萨造、玄奘译《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载《大正藏》第30册。

[3]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载《大正藏》第34册。

[4]窥基《说无垢称经赞》卷二,载《大正藏》第38册。

[5]遁伦《瑜伽论记》卷九,载《大正藏》第31册。

[6]石田瑞磨《关于三聚净戒》,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卷2号。

[7]佐藤達玄《大乘戒在中国的传播——关于三聚净戒》,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8卷2号。

[8]西本龙山《大乘戒观的新建立》,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3卷1号。

[9]土桥秀高《作为菩萨律仪的十善戒》,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6卷2号。

[10]平川彰《大乘戒与十善道》,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第8卷2号。

[11]内藤龙雄《菩萨善戒经中的两三个问题》,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0卷2号。

[12]福井静志(《菩萨戒律仪的问题点——以瑜伽论戒品为中心》,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15

卷1号。

[13]藤谷昌纪《关于<菩萨璎珞本业经>的二十四愿偈》,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52卷1号。

[14]木村宣章《关于<菩萨戒本持犯要记>》,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28卷2号。

[15]藤田光宽《关于<菩萨地•戒品>所说菩萨戒的考察》,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34卷2号。

[16]土桥秀高《敦煌本<受菩萨戒仪>考》,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8卷1号。

[17]沖本克己《关于<菩萨善戒经>》,载《印度学佛教学研究》22卷1号。

(杭州佛学院,浙江杭州,310013)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