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昙无谶《菩萨善戒经》译出后,三聚净戒便在汉译大乘经典中开始流布。各宗各派无不对此戒律给予高度重视,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将其纳入到自宗的修学体系中。法相唯识宗作为汉传大乘代表性宗派之一,自然对此也多有译述。此文通过对法相唯识宗所依的经典以及祖师撰述进行考察,呈现出三聚净戒于其中被译出乃至流布的大致过程,由此揭示出法相唯识宗祖师们一度试图将三聚净戒融入自宗修学体系的倾向和努力。
关键词:法相唯识宗;三聚净戒;《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述记》;《瑜伽论记》
引言
在汉传佛教史上,大凡被确立为一宗一派者,都当具有一开宗祖师、二根本道场(或言祖庭)、三所依经论之三个必要条件,如禅宗以菩提达摩为祖师,以少林寺为根本道场,以《楞伽经》为所依经典,如是也。就一般而言,当具足此三个条件以后,进而再建立起一套内容完整、且独树一帜的修学体系,其法脉便可绵延不断传承下去,进而形成稳固的宗派。然而,既然涉及到修学问题,那么无论哪一宗派,其都不可回避戒律的问题。换言之,作为一个完整的修学体系,戒律是必不可少的实践项目。
“三聚净戒”,是最早通过《菩萨善戒经》传入大乘佛教体系的一种戒律思想,其中包含摄律仪、摄善法、摄众生之三方面内容,对大乘各宗派戒律观的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就目前可查阅的资料而言,其至少在般若、密、禅、华严、天台等宗派的经典中都有所体现。我们知道,作为汉传佛教重要派别之一的法相唯识宗,是以探讨诸法相中的“识”或对“识”进行层次分析而闻名的一个宗派,而其在戒律方面的建构与贡献,则常常受到人们的忽略。然而,经检索相关经论文献发现,在法相唯识宗所依据的各类经论中,存在着大量有关三聚净戒的内容,由此构成法相唯识宗曾对戒律建设给予高度重视的一个佐证。有鉴于此,本文接下来将以法相唯识宗经典及相关祖师著述为范围,通过检索其中所出现的论及三聚净戒的内容,以呈现其译出过程和流布范围。
一、三聚净戒的内容构成及其传承
所谓三聚净戒,一般是指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之三戒。根据日本学者石田瑞磨、西本龙山、土桥秀高、平川彰、佐藤达玄、内藤龙雄、藤谷昌纪、福井静志等的研究,其大体是沿着《菩萨地持经》、《十地经论》、《菩萨璎珞本业经》、《瑜伽师地论》之次序一路延续下来,而且在《华严经》、《解深密经》、《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众多经论中都有提及,是大乘佛教史上影响范围相当广泛的一种戒律思想。由于翻译和流传等方面的原因,三聚净戒另有“菩萨一切戒”“三聚戒”“三种戒”“三聚毗奈耶”等不同名称,具体所涵摄的内容也多寡不一,但在框架结构上则差别不大。下面以北凉昙无谶所译《菩萨善戒经》中的“三聚净戒”为例,概要地介绍三聚净戒的内容构成情况。
一切戒复有三种。一者律仪戒。二者摄善法戒。三者摄众生戒。律仪戒者。谓七众所受戒。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在家出家随其所应。是名律仪戒。
摄善法戒者。谓菩萨所受律仪戒。上修大菩提。身口意业。是名略说一切摄善法戒。何者是。谓菩萨依戒住戒。修闻慧思慧奢摩陀毗婆舍那修慧。空闲静默。恭敬师长礼事供养。有疾患者。起悲愍心瞻视供给。闻说法者叹言善哉。实功德者称扬赞善。一切众生所作功德。心念口言随喜欢悦。有侵犯者悉能安忍。身口意业已作当作。一切回向无上菩提。随时修习种种胜愿。常勤精进供养三宝。于诸善法心不放逸。念慧护持身口净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