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不满,是因为爱减弱了吗?

家庭是我们一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从出生到婚嫁,“家”是生命的延续,是个人身心调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基础,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国家安定的主要力量。中国提倡“五伦”、“十义”,家庭关系即占半数以上。

佛教尤其重视家庭关系,因此在《善生经》、《大宝积经》、《优婆塞戒经》等诸经典中,均有佛陀教导大家如何实践家庭伦理的记载。现代人间佛教所提倡的,也正是以佛陀的人本精神出发,从自己家庭的人际关系、经济生活、家居生活等做起,健全家庭,建设人间净土。

亲情是维系家庭的主要因素,包括亲子、婆媳、夫妻、兄弟姐妹等关系。佛陀教导弟子应感念父母亲的深恩厚德,除了应让父母衣食不缺,随时禀告行为、去处,不令父母担心,以及恭顺不违正令之外,还要引导父母向于正道、远离烦恼、现生安身立命、未来有信仰的依止,才是根本的孝顺之道。

佛陀还告诉大家,世间的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亲属等,应恭敬慈爱,和颜悦色,彼此沟通往来,不相憎嫉或生气对立。夫妻之间应当相互敬爱,真心坦诚,体贴赞美等;父母教育子女时,应培养其感恩、接受、忍耐、礼貌、合群、勤劳等美德,尊重子女的人格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信仰及价值观。

通过成都文殊院“烦恼咨询室”这个小故事,一起学习如何运用佛法智慧经营婚姻,经营家庭。


一个对丈夫不满的妻子白雪,觉得婚姻十分痛苦,自己也很委屈,她能改变认知,解除烦恼吗?

婚姻,也有倦怠期
“我现在对他越来越不满了!”一个26岁、身材纤瘦、衣着时尚的女子开始了情绪宣泄。她的脸上除了愤怒,还有一丝哀伤。
她叫白雪(化名),看起来青春靓丽,是一个两岁小孩的母亲。让她如此愤怒且哀伤的人,正是她的丈夫。
他俩是上大学时谈的恋爱,一毕业就结了婚,感情一直很稳定。可她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越来越厌恶自己的丈夫,觉得他不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中,都没有长进,而且对她的态度还越来越差。这让她烦恼得连工作、生活也无法正常进行了。
文殊院“烦恼咨询室”的咨询师接触过许多类似的情况,深知白雪可能正面临着婚姻倦怠期的挑战。
大家都知道工作倦怠期,也称为瓶颈期,其实婚姻中也非常普遍的存在倦怠现象。她的遭遇需要得到理解,更需要的是有人能帮助她理清根本的问题所在。
他让我不满意
咨询师开始和白雪交谈:“如果让你满意的话,有个什么标准吗?”
白雪摇摇头说:“就是心里的感觉呀!比如他应该比我强大,我希望他能帮我处理问题。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很多事情他都处理不好。”
“这些事情你为什么不自己去处理呢?”咨询师问。
“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才希望他能帮我解决啊!”白雪激动地回答。
“你知道这是双重标准吗?你做不到,却要求对方做到,自己还要去当评判者。你觉得这样合理吗?”咨询师加重了语气。
白雪露出委屈的神情,“可是爱一个人,难道不应该努力让对方满意吗?如果什么事情我都能自己做好,还要他干嘛?”
咨询师笑了,因为这样的回答已经从各种来访者那里,听过很多次。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并不知道,这其实是在考验对方对自己的“爱”。
为何会考验对方呢?是因为自己心里有了一些杂质。更深一层的心理机制,则表现为自己有某些焦虑而开始投射在对方身上。这就是问题的起点。
重新认识,什么是“丈夫”
对于“什么是丈夫”这个话题,咨询师开始与白雪进行讨论,帮助她纠正对丈夫这个角色的不正确理解和期望。
首先,丈夫这个角色似乎并不是用来解决妻子的难题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丈夫可以为妻子提供支持和帮助,出于爱情的心理,丈夫也往往会积极地做出让妻子满意的努力;但更为关键的是,妻子遇到的难题必须由自己去直面和解决。
换句话说,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问题,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要去面对,不能一方指望着另一方去承担,而自己却选择逃避。
其次,在家庭中,无论是个人问题,还是夫妻俩的共同问题,抑或是家庭问题,夫妻二人一定要开诚布公,一起商量,最终共同达成一个能力所及的目标。
在沟通过程中,两人需要互相体谅,相互理解。所以,夫妻二人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显得非常重要!
白雪点点头,又说:“其实我烦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他没有以前对我那么好了。以前,他知道我喜欢吃什么,就会或买或做很多种口味的给我,很懂我的心思。现在,他根本不在意我的感受,像变了一个人,现在的他压根懒得去猜我的心思了!”
“为什么要让他猜呢?你直接一点告诉他你的需要,
会怎样呢?”咨询师接着问。
她有些不知所措,说:“因为我觉得他应该懂我的想法呀!
婚姻,需要智慧与觉悟


其实,沟通交流是非常多的夫妻出问题的地方。一旦一方认为自己不说,对方都应该知道时,就几乎不会进行有效沟通。短时间内还可以通过强烈的亲密感来弥补,但时间一长,特别是另一方忙于他事或被其他什么牵扯心思的时候,沟通不足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
问题的呈现方式,首先出现在沟通交流的倦怠疲惫上,随后就会影响夫妻感情,再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相互指责,致使矛盾升级。
在这个升级过程中,绝对不会有人反思自己,因为哪怕任何一方开始反思,矛盾都会有所调和。
咨询师宽慰她:“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你们能成为夫妻,说明有着很深的缘分。佛法讲‘觉悟’,讲‘智慧’,经营婚姻同样需要智慧,更需要一些觉悟。
但是人们大多‘情多智少’。比如你们俩。明明双方都有问题,但你总觉得是对方一个人的问题。冷漠和厌恶不断累积,一味索取而不知付出。这样的生活状态,肯定会让你、让他都备受折磨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外境变坏了,而是自己的心出了问题。”
白雪沉默许久,说:“可能他过去对我太好了,让我一直有优越感。”
咨询师嘱咐她:“不错,你确实是被宠坏了!回去后,想想我的话,问问自己的心;不要冲动,不要任性。”
记得彼此多一些沟通,多一份理解;夫妻二人共同成长,谁也不要掉队。这,才是解决婚姻问题的“金钥匙”。
佛法把爱分为有染污的爱和没有染污的爱。有染污的爱,让我们纠结,烦恼;没有染污的爱,让我们心地清凉,光明。佛教里面最经典的四种非染污爱,就是慈悲喜舍。所以我们审视对孩子的爱是染污的,还是非染污的。非染污的爱不会带来冲突和对抗。
如果你想拥有真正的爱,就应该开启一段非常勇敢的、有自我关怀的自我疗愈之路。而很多人他不愿意自我疗愈,他更愿意认为:我只要拥有一段关系,只要找到一个人来爱我,我就没问题了。所以他一生都在寻找那样一个人,但是实际上佛法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缘起”的,当你要求别人无条件爱你的时候,你是否也能给对方无条件的爱,对方的需求你都能满足吗?所以你会发现,找一个无条件爱自己的人,这个难度是太大了。更多的时候,人际关系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大家互相关怀,互相增上,在得到的同时付出,在付出的同时得到,是一个平等的,共同前进的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够要求别人无条件为我们付出,让别人去担负我们内在的一种创伤,这可能是来自非常沉重的童年创伤,不管把它交给先生来治疗,或者孩子、父母,或者任何一个人,这都是沉重的。和对方相处的过程中,当你匮乏的时候你会需要他,而他不能给予满足,你就会生起愤怒、失望,就会攻击对方让对方也痛苦,最终一起沉沦到黑暗的深渊……
如果想生起舍心,就可以默念:“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主人……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主人”,想到了每个众生都要依自己的业力而存在,这个时候你就会生起舍心。我们还可以在什么时候做呢?比如说有的时候晚上了,先生可能在做他的这个工作,其他家庭成员也各忙各的,家里一片安静,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默默地看着每个人都在走在自己的轨道上,在心里开始修习舍心:“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主人……每个人是自己业力的主人”,意识到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要为自己负责的,我们的心就会放下,尊重每个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放下过度的执着和抓取。
过于抓取一个目标,心里升起要求、渴望,是造成紧绷和不安定的主要原因。无处不在的执着,一次次破坏了本来不错的开端,令自己在这条路上举步维艰。而唯有一再放下追逐于未来的习惯模式,沉潜下来,轻轻地、真实地面对当下的身心,观照、觉察,我们才再次回到这条自我关怀自我觉醒的道路上来。
疲惫时观察疲惫,心乱时轻轻看着这个心乱,自我批判自我怀疑时标明这些批判和怀疑,任何时候都可以是我们运用修行的时候。
佛有十个名号,其中有一个名号叫如来。《西游记》里边提到“如来佛”,其实如来跟佛实际上是一回事,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为什么叫如来?就是“乘如实之道而来”,见到了真理、如实之道,所以被称作如来。或者就像我们现在说的“实事求是”,他是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所以被称作如来。我们普通人是见不到实相的,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所以说,在生活中慢慢的去进求这种如实观,是开发智慧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只有学会了这样的思惟方式,才能不断地开发出智慧来。
失去了对生活的如实觉察,就会产生各种各样适应性的困难,没法上班、没法交朋友、没法保持一段婚姻、没法修行,更没法开悟,过智慧的人生。所以如实是非常重要的,它实际上是佛教修行的精华。但是要想达到如实,并不容易,可以说,整个佛法的闻思修都是为了让我们看清实相。当然,真实也有不同的层面,有究极层面的真实,也有相对层面、缘起现相层面的真实。不管哪一种,都是需要的。
问答来源成都文殊院
部分内容来源界文法师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