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军事
财经
娱乐
汽车
游戏
文化
援藏
镜界
健康
优选
法制
守艺中华
国防军事
更多
佛学
酒业
文史
古诗词
人物
解梦
生活
地方频道
河南
湖北
陕西
山东
西藏
四川
海南
登录
注册
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佛学首页
资讯报道
学术观点
佛学常识
佛教故事
专题
学术观点
佛教初传中土时期的文化接入与仪式建构
对于佛教初传入中土时期的历史面相问题,学界普遍认为主要是作为依附于黄老道术或道教。作者认为这种“依附说”不足以全面说明当时中国社会是如何看待与接受佛教这一问题,因此对于佛教初传中土时期的历史面相进行了重新论证。
7月01日 10:46
达摩大师“面壁影石”之谜
去少林寺参观、游玩的游客应该都听说过,少林寺里有一块神奇的石头,名叫“达摩影石”,又称“面壁影石”。
6月30日 10:57
三国时期吴地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
吴代的译经,开始于武昌,大盛于建业。译人有维祇难、竺将(一作律)炎、支谦、康僧会、支彊梁接等五人。
6月29日 11:27
除了英雄辈出 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时期
三国佛教,包括西元220—265年间魏吴蜀三国时代的佛教。其中,魏继后汉,建都洛阳,一切文化都承后汉的余绪,所以魏代的佛教也可说是后汉佛教的延长。
6月28日 11:07
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由于黄老之学和神仙方技已受到皇室崇奉,佛教初传入汉土,适逢其会,一方面它的教理被认为“清虚无为”,可和黄老之学并论;一方面“佛”被认为不过是一种大神。而且中土初传佛教的斋忏等仪式,效法祠祀,也为汉代帝王所好尚。
6月27日 10:29
崇尚惜福节俭之德 力戒贪大求奢之风
结合佛教经典及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崇俭戒奢”的论述,以及高僧大德、古圣先贤“崇俭戒奢”的典范,反思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享本人学习、思考、落实“崇俭戒奢”的一些感悟与措施。
6月24日 10:54
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和安世高、支谶两大译师同时的竺佛朔、安玄、支曜、康孟详等人,也都各有传译。竺佛朔(一作竺朔佛),以灵帝(一作桓帝)时携带《道行般若经》梵本来到洛阳,在熹平元年(172年,一作光和二年,即179年)把它译成汉文,光和二年又译出《般舟三昧经》。
6月23日 10:58
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后汉末期的佛典翻译事业,主要开始于安世高。安世高来华的年代,后于明帝永平年间大约九十年。他从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到灵帝建宁四年(171年)的二十余年间,译出《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大十二门经》、《小十二门经》和《百六十品经》等。
6月22日 11:36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
后汉佛教,是佛教流行于中国最早的一个阶段。佛教最初传入汉土,确实年代已难稽考。但古来佛教徒间流传着汉明求法、佛教初传的史话,同时也传说汉明之前佛教即已传入,两说各自发展。最后,汉明求法说颇为一般佛教徒所乐道,而汉明以前传来说也愈推愈远。
6月21日 11:15
早期中国佛教的文化共同体研究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既有其信仰意义上的思想体系及实践品质,也有着文化意义上的历史内涵及社会功能。在其向各地传播及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佛教文化共同体。本文作者即对早期中国佛教的文化共同体进行了研究。
6月20日 10:34
净慧长老: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弓之“道”不仅体现在射箭的当下,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不射箭时的在在处处。真正的弓道在弓之外。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体会禅心,那么即使你是一个扫大街的、修鞋的、捡破烂的、要饭的,你同样可以像著名的弓道大师一样,射出不平凡的一箭。
6月17日 10:47
吴锡铭:佛教文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
自有人类以来的社会,有1/2的时间有战争。现今的时代,唯有佛教可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唯有佛教可以促进人类社会永续生存与长远发展!
6月16日 11:08
大理观音的在地化研究
文章作者根据观音信仰在大理地区的初传与演变,乃至深入民间的发展脉络,对于大理地区观音信仰的模式与特征进行了分析。
6月15日 10:34
摄心为戒:永明延寿大师的戒律观
永明延寿大师作为五代时期一位融通诸宗重要祖师,其戒律思想同样值得关注。因此,本文作者对于永明延寿大师的戒律观进行了论述。
6月14日 11:03
鸠摩罗什译经目录汇编
鸠摩罗什大师所译的佛经,历来目录有差异,收经目录最少者为《出三藏集记》,“三十五部,凡二百九十四卷。晋安帝时,天竺沙门鸠摩罗什,以伪秦姚兴弘始三年至长安,于大寺及逍遥园译出”。
6月13日 11:01
古代印度观音救难信仰与净土信仰的融合
本文讨论古代印度观音菩萨救难信仰与净土信仰的融合,通过研究发现,《观世音菩萨授记经》等佛教经典从宗教理论上为观音菩萨的救难信仰与净土信仰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而在宗教实践中,净土信仰主要附属于阿弥陀佛信仰而传播,同时又与救难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两者彼此为用,相互适应,进一步丰富了古代印度观音菩萨信仰的内涵。
6月10日 11:41
白族观音叙事研究
云南省云龙县石门井及周边地区的白族观音叙事是当地民众对自身与观音之间关系的讲述。这些叙事包括口头和书面讲述的观音故事,属于文学叙事;还有一部分是日常生活中与观音有关的个人事件和体验,即生活事件的观音叙事题材。
6月09日 10:52
邹相:慈悲济世的少林禅医
自少林住持志隆禅师时代设立药局后,福裕大和尚在住持少林寺期间,倡导“主伤科兼修内科、儿科,医众僧兼俗疾,方为普渡众生”的僧医方针,少林药局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少林禅医名噪一时。
6月08日 10:18
杭侃:鲁迅收藏的佛教造像拓片
鲁迅先生对佛教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查证《鲁迅日记》,鲁迅先生比较注重隋唐以前的碑拓、墓志及造像的收藏,尤其重视搜集六朝造像拓片及佛经。
6月07日 10:24
明代《禅宗正脉》简介
《禅宗正脉》十卷,明·如卺撰。此作成书于弘治二年(1489),根据作者自撰引文可知,如卺早年曾师事空谷禅师,惜未契悟玄旨师便迁化,后如卺即改宗净土劝人念佛。
6月02日 10:52
1
2
3
4
...
下页
尾页
共
14
页
热门视频
普陀山荷花美如画,夏日赏荷正当时
油泼豆皮:超简单的夏日下饭菜,在家就能学做哦
庐山东林寺双虹贯日美景欣赏
重庆华岩寺佛塔,供奉过去七佛
祝愿莘莘学子智慧如海、金榜题名、学业有成
“六一”常怀赤子真心
专题
更多
农历五月十三 伽蓝菩萨圣诞
农历四月廿八 药王菩萨圣诞
佛诞遇到母亲节,一起为母亲祈福
佛学常识
更多
1
到寺庙吃饭,这些规矩你不得不知
2
佛教农历初一、十五为何特别重要?
3
《四分律》在中国的弘扬
4
佛教成语丨不看僧面看佛面
5
廓庵禅师 | 十牛图颂
6
能静观音与阿耨观音简介
7
寺、庙、观、庵的区别是什么?
8
寺院门口的麒麟,备受儒家推崇
9
戒律的流传历史
10
过去七佛之尸弃佛
各地寺院
更多
【佛光寺】
【雪窦寺】
【径山寺】
【灵岩山馆娃宫】
【天池禅寺】
【云岩寺】
【栖圣寺】
【万福寺】
【灵隐寺】
【五台山显通寺铜殿】
【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
【国清讲寺】
【华峰寺】
【寒山寺】
【资圣禅寺】
【南海观音禅林】
精彩推荐
五台山真容寺纪念梦参长老诞辰一百零八周年
佛教初传中土时期的文化接入与仪式建构
到寺庙吃饭,这些规矩你不得不知
百喻经故事——山羌偷官库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青年路7号院1号楼12层
互动/投稿邮箱:
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举报邮箱:
jubao@china.com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
@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