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教故事 >

草衣文殊像的由来


相对于显密二教之文殊菩萨像,禅门所用之文殊菩萨像多以水墨绘之,发长,蒲衣,偏袒右肩,右手持梵箧,此像称为草衣文殊。这种形象约始于宋代元丰年间(1078—1084),是太尉吕惠卿游五台山时命画工所绘。而草衣文殊像的来历,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记载在《释氏稽古略》第四卷中:

衣蒲童子

北宋神宗时,太尉吕惠卿学通内外,曾注《华严法界观》,又以新意释解《庄子》,后因戍边来到山西。一日他闲暇无事,游览五台山。到了五台山中台,忽然天气突变,暴风雷雨大作,震动山林。随从们都惊惧躲伏。这时看到云雾中有一物体若隐若现,状如虬龙,在云海中奔腾游走。吕惠卿吓坏了。过了一会,雨过天晴。一位童子走来,头发披散,深色皮肤,以蒲草缠裹充作衣裳,袒露右肩,手执梵夹佛经。

童子问他们:“看见了什么,被吓成这样?”

吕惠卿回答:“想必是恶缘孽障,刚才风雨把我们吓得够呛。”

童子说:“风雨都过去了,诸位到五台山来,有何祈求?”

吕惠卿说:“听说这里是文殊菩萨道场,想有缘得见菩萨。”

童子问:“你为何想见?”

吕惠卿答:“我曾读佛经,只觉意旨深广,有些地方我理解不了,故而想见菩萨,希望能得一二指点。果能如此,我或许可为佛经作些注释,使之流传于世,启悟后人。”

童子说:“诸佛妙意,善顺事理,简易明白。早先大德的注释完全贴合佛义,可为注解,也不过几张纸而已。现今人们的注释却枝蔓横出,注释达百卷,本欲诠解佛意,却与佛意越来越远,实在是支解佛意,弄得佛教支离破碎。”

吕惠卿指责道:“看形貌你不过是一个童子,怎敢如此大胆,呵斥注释佛经的众多前辈?”

童子答:“此间一草一木,无非是文殊境界。对你而言,只要日常牢记万法皆真的道理,遇事不迷,那便是真修行、真用功夫了。你自己对佛法真义尚不完全透彻明了,今日又何必要以凡情扰乱思虑,起这样的颠倒梦想呢(想注解佛经)?”

吕惠卿一听,知道自己错了,连忙顿首下拜。拜毕起来,只见童子变作文殊菩萨形像,跨上青毛狮子,隐到云中去了。吕惠卿这才知道,自己遇上童子竟是文殊菩萨变化。

他懊悔不已,心神恍惚,抑郁回到家中。家人见他心神不定,就问何故?吕惠卿告知所以,又说:”我欲竭诚悔过,希望再次见到衣蒲童子。”于是置办香火供品,日夜供奉不绝。过了很久,忽见衣蒲童子出现于香火之上,呵斥道:“想不到你竟这样贪着形象。”吕太尉道:“我是想让世人都能见到你示化的真容。”遂令画师依样图画。画完后,衣蒲童子顷刻不见。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