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孩子教育上越放松,孩子将来的发展反而会更好。
很多有高学历的人、事业有成的人,他们的生活不一定就很幸福。怎么定义教育上的成功?需要父母重新思考。
我的女儿不会说,“妈妈你真好,把我教育得这么好。”
反而我们会像朋友一样,她经常会吐槽我,说“你看小时候,你让我不高兴”,听到这些我觉得很幸福,因为孩子敢于吐槽我,说明我们之间没有嫌隙。
家长在教育上最大的错误,在于对孩子的管教太多了,从吃饭、穿衣、睡觉到学习交友,没有一件事是家长不插手的。
家长不信任孩子,不相信孩子内在原本是完美的,总以为自己是家长,有力量去指导孩子,这其实是一种自大。
每个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尊小小的神,只要我们好好尊重他,他就能绽放自己最好的一面。
反观大多数家长思维的底层逻辑,“如果我不去管教,孩子就会变坏”,让自己陷入一个大迷雾当中。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对话,“哎呀,你家孩子好,你不用管,我家那孩子不行。”
你每天都在管孩子,结果呢?管用吗?
你怎么判断别人家的孩子更好呢?凡是对自己的孩子没信心,背后的本质是你对自己没有信心。
如果一位家长非常信任人性,尤其是信任自己的时候,是不会随便怀疑孩子的。
02
教育看的是人一生的发展
孩子的压力源于父母的焦虑,课外班消耗了孩子太多精力,消耗了家长太多的金钱,而真正对孩子的帮助却非常少。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看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而不是看一场考试的结果,我们不要把孩子的一生简化为一场考试。
我们以前把孩子比喻成祖国的花朵,这个比喻特别好,孩子真的就像花朵一样美丽娇嫩,教师就是园丁,园丁要明白什么时候该浇水,该晒太阳,在天气不好时要保护好娇嫩的花朵,而不是把私人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只有家长和教师两方面都呵护好这个花园,花园才能更美丽。
如果孩子在学校已经有很大的压力,父母在家中就要想办法帮孩子减压。
女儿读高中的时候,排名现象非常严重,每次开完家长会回来,她不问我,我就忘了这件事;我觉得排名本身并不重要,我计较她排第三还是第五没有意义,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她的学习兴趣。
我之所以在排名这件事上很淡定,因为我真正看到了人性,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的。
哪怕女儿高考没考好,但是她身心健康,就一定能养活自己,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她的内心很完整,情绪良好,就很成功了,你对她要求那么高干嘛呢?
我的原生家庭虽然不完美,但是在那个年代已经算非常好的了,我的父母非常善良正直,从不跟人比较,当时我爸的工资在县城里算最高的,可是我从来不知道,妈妈总是把爸爸的工资拿出来接济别人。
广泛阅读对我的意识成长也很有帮助,一个孩子从小在书中见到那么丰富的社会生活,见识了那么多高尚的人,懂得了那么多道理,自然会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许多家长一看到孩子犯错了,就开始紧张起来,还是你对人性不够信任,所以我反复强调,家长一定要坚定相信你的孩子是好的。
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广泛去阅读,就会发现社会上很多人的人性被扭曲了,我们一定要看到最原始的那个人性是非常丰美的,你的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完美的人,哪怕他出生在一个小偷之家,他起初也不是一个小偷。
03
“一位要奶奶跟着上学的男孩”
我遇到过很多孩子,哪怕他经历过很深的痛苦和创伤,你只要给他一些爱,给他一些阳光,他就能恢复过来,变得非常好。
我曾经在一所小学工作过,有个一年级的孩子,他无法独自上学,必须奶奶坐在他的旁边,当时他的面容已经有些扭曲,奶奶在一边抓住他。
我问孩子的奶奶,“孩子有什么病吗?”
她说,“没事,他就是捣乱。”
我第一次知道,孩子捣乱居然要一个奶奶跟着去学校。
他捣乱到什么程度呢?去厕所的时候,奶奶说,你自己进去吧。结果他就用蚊香把一个同学烫伤了,把另一个同学的头按在小便池里,所以谁都不敢靠近他。
这个小孩下课后,就被奶奶紧紧抓着手领回去。
他在走廊上走的时候,双眼到处望,似乎很想找一个小朋友玩,可是奶奶不敢松手,因为他跟小朋友玩的方式就是打别人一下,或者推别人一下。
当时我心想,一年级就这样,这孩子不就毁了吗?
后来我跟孩子的奶奶接触,得知这个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抚养大的,老人很严厉经常打孩子,我就建议先从不打孩子开始,同时老师在学校不断给孩子鼓励,比如碰见他的时候,老师会送给他一块巧克力。
他喜欢画画,我就会问他“能不能给老师画一张画”,这些点滴小事,慢慢恢复了孩子的自信。
以前他挠了别的同学,学校怕担责任,总是叫他家长来,后来我就说“不要叫家长,没必要”,我就带着他跟那两个被挠伤的孩子,一路有说有笑往医务室走,完全不当他们有矛盾,等到从医务室出来,他们已经成了好朋友。
经过这一系列信任、关爱、尊重的举动,很快这个孩子就表现得非常好了,我用类似的方法矫治过几个孩子,变化非常大。
孩子转变比大人容易多了,给点阳光就灿烂,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转变。
让我感到最痛苦的反而是家长,我改变不了他们。
04
琐碎小事,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走向
出书之后,每天能收到几百封家长来信,这些年积累的来信有二十万封,90%都是说自己孩子的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心理问题,一类是学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