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真正看懂了《六祖坛经》,依之而行,受用无穷

渐悟与顿悟

禅之一门,有顿有渐。《六祖坛经》里说得非常清楚,所谓南顿北渐。北即以神秀大师为代表的北宗,主渐悟,就是重功夫,先有功夫后有见地。南即指以惠能大师为代表的南宗,主顿悟,重见地,先有见地,再一步一步地修,一步一步地做功夫,所以叫顿悟渐修。

神秀大师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就是做功夫。惠能大师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完全是见地上的话。

但是,无论是渐是顿,两者都是要达到同一个目的,就是把功夫与见地统一起来,既有功夫又有见地。特别是到了现代,各种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碰撞,需要把禅与生活更加贴近,在修行上不走弯路。在座上和座下,时时刻刻有观照,时时刻刻磨练自己的身心,能够这样去做,就能把功夫与见地逐步地结合起来。

真正看懂了《六祖坛经》,依之而行,受用无穷

《无相颂》与中道

净慧老和尚还重点推荐《六祖坛经》中的《无相颂》,不仅是学,更要背诵下来,就可以在生活中、修行中来加以运用,受用无穷。


向上滑动阅览


《六祖坛经  无相颂》

(一)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常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这两首《无相颂》,归根结底,首先是教我们破执,破除偏向一边的执著。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偏执一边了,那就不合中道。如果你合乎中道,就没有执著了。执著从对待中产生,自他是对待,人我是对待,是非是对待,有无是对待……《六祖坛经》里指出有“三十六对法”,“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也就是说,把这三十六对都很好地运用了,就能破除这些执著。

所以,六祖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重点不是否定菩提树,也不是否定明镜台,而是要我们破除执著。

“执著”就是在事物的本身以外人们强加上去的种种分别计执。如其本来地认识一切事物,那就是中道。我们强加在那个事物上面的种种的分别计度,就是执著,不是如其本来,所以它就是执著。把一切事物上因人们的妄想而附在其上的执著去掉就是中道。

真正看懂了《六祖坛经》,依之而行,受用无穷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