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
袁了凡做了个梦,向神人诉苦,这一万件事太难做了。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一件善事顶一万件善事。你非要做一万件吗?所以那都不是究竟的,你如果执着在其中,你说放生要连放多少天?那你就去做吧。但是如果你不懂得云谷禅师教给袁了凡的究竟的地方,你天天放生,你放生十年都没用。
梦里,神就告诉袁了凡,你减粮这一件事,抵一万件善事。袁了凡说还真有这么个事,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袁了凡是宝坻知县,他把宝坻县老百姓的赋税减低了快一半,二分三厘七毫减为一分四厘六毫,减了至少一分、快一分。
减粮这件事情就很大了,因为老百姓交税少了,老百姓自己得的就多了嘛。老百姓打10斤粮食,原来交5斤,现在你交4斤或者交3斤,老百姓就多留一、两斤,家里就能吃得更饱嘛,所以这是一件大事嘛。这也说明袁了凡做官,是真真正正为民谋福利的。如果他不是一个良知光明的人,那就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一定是那样的。但袁了凡一定是一个两袖清风,也就是我们说的清廉的、为人民办实事的人,因为没有人要他这么做,他也可以不做嘛。
你就知道袁了凡一直在行善,一直在行善。袁了凡当了父母官之后,他一定会在他的职务上去行善,袁了凡的权力能让他做什么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他一定会去做,这就是良知光明。
原文: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因为袁了凡心里惊疑,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有一个叫幻余的禅师,袁了凡把减粮的事告诉了他。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重点——“善心真切”,一善抵万善。这三千件善事也好,一万件善事也好,关键看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