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许方勇解读《了凡四训》(二十一)

看你的心。你天天放生,你心里忧愁;你天天捐款,你期待回报。一万件善事,也就顶一件善事。但是你真是发自内心的去救助一个人,可能你也没给他太多,只是给他一粥饭,或者一箪食,只是给他解决温饱,但是发自内心的救助他。你这一善,抵得上刚才说的放生、捐款。

这是一善抵万善,后面“积善之方”还会讲到,善有真有假、有半有满、有偏有正。不是说你做的事都一定是善,你可能以为在积善,其实是在造恶。那这个怎么办?你只要知行合一就行了。你到底要怎么积善呢?知行合一就是最大的积善。

袁了凡明白后,就捐他的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回向之,又做了个回向。

原文: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

这是寿命。袁了凡没有祈寿啊,他说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孔先生算袁了凡53岁丑时终于正寝,惜无子。

袁了凡有子了,考中进士也有功名了,这就是泼天富贵了。刚才已经讲了秀才在古代也可能是很穷的,但进士就是人中龙凤了。你只要不是因为朝廷的党争或者政治原因被罢官、被流放,你正常的当一个官员,我们不能说大富大贵,你的俸禄足以让你在古代是泼天富贵了。

现在也一样的,现在如果说你没有千金之命,你又不能把自己改到千金之命,你一辈子得不到。袁了凡这都实现了,祈寿,袁了凡没求他实现了。

所以不用发愿,不用做善事,不用说我做一万件善事、做三千件善事,让我活到多少多少岁……袁了凡本来53岁就该走的,他说我未尝祈寿,袁了凡没有说我行善事一万条,让我活到74岁,他没有。结果呢?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结果到53岁,袁了凡平安度过,活得好好的,袁了凡今年69了。《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在69岁的时候写给他儿子的。最终袁了凡活了74岁,也算长寿了。

所以,你不用发愿、你不用设定目标、你不用去祈求,你只需要入“不二法门”,也就是心外无物,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那么你的最佳利益就会呈现。你不用去祈愿我要活74岁,你该活到74岁,你就能活了;你也不用祈愿我要中进士,你该中进士,你就中了;你也不用祈愿我要生个孩子,你该生孩子就生了;……连目标都不需要有了,所以王阳明才会讲,立志只是立一个念念存天理之志。我们讲《传习录》的时候讲的,不需要你立志:我要考中进士、我要发财、我要赚多少钱、我要活多大岁数……。“存天理”以外的志都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志——志于道。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