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依据无常之法,何须得意与忧虑呢?”
然而,婆罗仍然执迷不悟。他在心烦累乱之下,不禁作歌向罗大诉苦:
“举目所见到的,全无快乐的样子。
耳朵听到的声音,只有毁谤的话。
飞往内心憧憬的地方,以便逃离这种苦恼。”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猴子逐渐衰老了,只在幼年时期,才有鲜艳的毛发和轻便的身体,跳跃自如,人见人爱。到了年老力衰,毛色失泽,身体瘦弱,耳目失灵,行动迟钝,人人看到都要退避三舍,变成一只可厌的老猴子。
这时,罗大回顾婆罗唱出另一首歌说:
“呈现垂耳、皱脸和脱牙的现象,孩童看见都惶恐逃走。
即使我的罪恶不消失,不久也无心再追求利欲。”
果然国王真的不再宠爱老猴子了,命令将他绑在马棚的柱子上。
当时王子年纪很小,有一天,他拿着食物到老猴子的马棚下玩耍。老猴子向他要食物,王子不肯给,老猴子一怒之下,掴了王子的脸,撕破他的衣服。王子在惊慌疼痛下,大声哭泣;国王聽到哭聲吃惊地问:
“怎么回事?是王子的哭声吗?”
于是立刻派身边的侍卫去看个究竟。问明之后,国王怒不可遏,马上把老猴子打死,丢到洞里让曼陀给吃了。
婆罗望着罗大,又作一首歌说:
“你是智者,能预知未然,
他是无知者,才被曼陀吃掉。”
当时的鹦鹉婆罗,乃是阿难的前身,而罗大即是佛的前身。
佛说法完,另一组修行者正从某村里结夏安居回来。他们向佛顶礼后,坐在一旁。佛陀也问他们:
“诸位在那儿结夏安居呢?”
这群修行者的回答,也跟前组完全一样。佛又问:
“诸位在安居中快乐吗?托钵很难吗?依照佛陀的教义修行吗?安居结束,可曾得到僧衣吗?优婆塞常往来吗?”
世尊,我们在结夏安居时很愉快,也依佛的教义努力修行。托钵时获得不少食物,也得到许多僧衣,在家信徒们常来看我们。”
佛问:“到底什么因缘,彼此在同一村镇结夏安居,何以这一组修行者获得许多供养,而另一组却一无所得呢?”
这时,较晚回来的一组修行人回答说:
“世尊,我们曾用各种善巧方便,赞叹三宝。此外,我们经常赞叹大弟子舍利弗和日犍连等尊者,也称赞我们自身的修行功德,才获得诸多供养。”
“诸位所赞叹的事,全是由衷敬佩的吗?”
“世尊,我们对三宝与大师兄们的赞叹,出自肺腑之言,惟独对自己的赞扬,言不由衷。”
“你们是群虚伪的修行者,你们为了获得供养,不惜虚情假意在别人面前赞叹自己。即使吞灰炭,吃粪土,举刀破腹,也不能虚情假意;为了得到供养,竟对自己大言不惭!我不是常常教导你们要寡欲知足,安贫乐道吗?你们为何会这样贪欲不足呢?这样的言行是违法、犯戒的,这样的举止怎能修行呢?”
佛陀把他们痛斥一番。
其中一位老修行者,听到佛说话时,懊悔万分。自己确曾在别人面前自我赞叹,接受了许多供养。但是,今后绝不再虚情假意地赞叹自己了。他下了很大的决心,次晨,只见他披衣托钵,前往村镇去乞讨。
他站在某家门前,里面一名汉子问长老:
“长老呵!你到底修到那种果位呢?”
他不再敢夸耀自己的地位,只是站着默不作声,结果,什么供养也没有得到。他一连走过几家去乞讨,始终一无所得。到了黄昏,他仍然空着肚子。最后,他到达一个家门前站着,忍不住赞叹自己,才能获得一顿饭吃。
另一位修行者知道此事,就责怪他的行为不当,并向佛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