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可潜法师:天台宗祖庭国清寺早期行法初探

作为智者大师的菩萨戒弟子——晋王杨广(法名总持),尊师重道,接到遗书后,“跪对修读,摧振于心”,一一答应了大师之请求:“遗旨以天台山下,遇得一处非常之好,垂为造寺。始得开剪林木,位置基阶。今遣司马王弘,创建伽蓝,一遵指画。寺须公额,并立嘉名,亦不违旨。佛陇、头陀,并各仍旧。使移荆州玉泉十僧守天台者,今山内现前之众,多是渚宫之人,已皆约勒,不使张散,岂直十僧而已?所求废寺水田,以充基业,亦勒王弘,施肥良地。”于是,晋王杨广派遣司马王弘,入山创建伽蓝,于智者大师示寂(隋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后的第三个月,即隋开皇十八年(598)二月二十四日,便已与僧使灌顶、普明等到达了天台山,旋即于初春三月,一一遵照智者大师生前所设计的寺院规划图及大师本意,开始动工建造,历时三年半,于仁寿元年(601)十月前竣工落成。就落成时寺院殿堂的规模气势、寺址的山相来看,推知智者大师在设计寺院规划图与选定寺址时,即有把“国清寺”作为天台宗根本道场的设想及意图,真可谓高瞻远瞩、用心良苦!

寺院落成之初,权因山称,名为“天台寺”,当时晋王杨广已被册封为皇太子。大业元年(605)九月,即天子位(登基)后的隋炀帝杨广,便根据“寺若成,国即清”的宿缘灵瑞,而御赐易名为“国清寺”。对此,灌顶在《国清百录•序》中总结性地写道:“到大隋开皇十八年(598)其岁戊午,太尉晋王,于山下为先师创寺。因山为称,是曰‘天台’。王登尊极,以大业元年(605)龙集乙丑,敕江阳名僧云:‘昔为智者创寺,权因山称,今须立名。经论之内,有何胜目?可各述所怀,朕自详择。’诸僧表两名:一云‘禅门’,二云‘五净居’。其表未奏。而僧使智璪启国清之瑞。敕云:‘此是我先师之灵瑞。即用!即用!’敕取江都宫大牙殿牓,填以雌黄,书以大篆,遣兼内史通事舍人卢政力,送安寺门。‘国清’之称,从而为始。”

此后,国清寺一直被视为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即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祖庭,受到世人的敬仰与朝礼。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日本求法僧最澄(后称传教大师)来到天台国清寺,从道邃、行满受学台宗教义,回日本后创建了日本天台宗。从此之后,日本天台宗及其后创立的日莲宗等宗派也把国清寺奉为本宗祖庭。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高丽僧义天(谥号大觉国师)入宋求法,曾往天台山礼诣智者塔,并发愿归国敷扬天台教观,回到高丽后,朝廷为他修建“国清寺”,于此讲说天台教学,学者弟子集逾千人,此举标志着朝鲜佛教天台宗的开宗立制,故朝鲜(韩国)天台宗亦奉国清寺为根本祖庭。天台国清寺的声誉遂远播海外,万里来朝者络绎不绝。诚如张风雷教授在《智顗评传》中所说:“千百年来,在这座闻名天下的大寺(国清寺)中,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外佛教思想家。他们的佛学思想和佛教实践,不仅推动了中国佛教的繁荣发展,促进了中外佛教的思想交流,而且也充实了整个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清寺不仅在中外佛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也功不可没。正如镌刻在国清寺山门上的一幅楹联所说的那样: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新。”

三、国清寺僧团的早期行法

隋大业元年(605)八月,即天子位(登基)后的杨广銮驾辇舆巡幸江都宫。时为天台寺(后改国清寺)住持的智越法师风闻此信,即书以《参启》,派遣智璪为僧使,奉启以闻,出山参贺。九月十九日,僧使智璪到达楚州(今江苏淮安)华林园,遂上了起居万福表、《参启》。九月二十六日,于扬州共诸州僧使引对大牙殿前。十月二十日,再次召见时,由黄门侍郎张衡宣敕问道:“师等是先师之寺僧,众和合不?相诤竞是非不?”由此可知,登基后的杨广对自己菩萨戒师——智者大师示寂后的天台僧团颇为关切,亲自询问僧众和合共住的情况、是否有相互诤竞是非等不良现象。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