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闽南佛学院讲师,教研室主任)
内容提要:浙江宁波天童寺是中国佛教著名的寺院之一,被誉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日僧道元(1200—1253)于贞应二年(1223)三月入宋求法,参访天童寺如净禅师(1162—1228)而得法,之后很系统完整的将宋代的曹洞宗传回日本,并建立道场加以弘扬,开创了日本曹洞宗。道元可以说是第一个将曹洞宗传回日本的僧人,是日本曹洞宗之始祖,天童寺也就成为曹洞宗之祖庭。本文拟就天童寺与日僧道元作一探讨,目的在于说明天童寺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全文共分三个部分:一、天童寺与江浙佛教丛林;二、天童寺与日僧道元;三、天童寺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上的地位。
关键词:天童寺 五山十刹 道元 曹洞宗
南宋时期,中国禅宗盛行,大量日僧入宋于中国江浙一带参访名师,学佛参禅。同时中国也有一些高僧应邀赴日弘法,以这些僧侣为桥梁,中日双方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共同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热潮。而天童寺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以及显赫的名声和地位,吸引着前来中国求法的大量日僧,成为日僧前往朝拜和参访的重要道场。天童寺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中国佛教文化传播到日本起着巨大的媒介作用,最有名的就是日僧道元从这将中国的曹洞宗远播到了日本,由此天童寺而成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道元不仅将禅法传回本国,还将天童寺的文化、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的佛教文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天童寺对中日佛教文化之交流有着巨大的贡献。
一、天童寺与江浙佛教丛林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30公里的鄞县东乡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相传,西晋僧人义兴和尚云游到此,开山搭庐,潜心苦修,感太白金星化作童子,每天给他送斋送水,后人便以太白或天童名此山。义兴和尚最初只是搭设草庵,之后渐成精舍。到唐宣宗开元二十年(732)由法璿禅师重建精舍而成寺,唐乾元二年(759)定名为天童玲珑寺。大中元年(847)寺僧启请此寺为十方丛林,唐懿宗咸通十年(869),由浙江观察使杨严奏请,赐名为天寿寺。到了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又改赐名为景德禅寺。建炎三年(1129),著名的禅宗曹洞宗默照禅的创始人宏智正觉禅师(1091—1157)住持此寺。正觉禅师,俗姓李,隰州(今山西隰县)人,得法于丹霞子淳(?—1119),建炎三年乃住持天童寺,他在天童寺前后长达三十年之久。在他住持天童寺期间,大兴土木,拓旧址而新建,于绍兴二年(1132)修建了僧堂,绍兴四年(1134)又建千佛阁、卢舍那阁、放生池等,使天童寺规模大增,梵宇林立,遂甲东南。关于正觉禅师新建寺院之情况在《天童寺志》卷一中载曰:“乃拓旧址……门为高阁延袤二庑,铸千佛列其上。前为二大池,中立七塔,交映澄澈。……青松夹道凡二十里,云栋雪脊,层见林表而倒影池中,未入宝阁已非人间矣。中建卢舍那阁,尤为壮丽。”由此可知正觉重修天童寺之规模,“由是天童不特为四明(今浙江宁波)甲刹,东南数千里也皆推为第一”。
正觉禅师之后,天童寺屡兴屡费,皆由历代高僧前来主持修复如虚庵怀敞(1187—1191)、长翁如净(1163—1228)、痴绝道冲(1169—1250)、西岩了惠(1198—1262)等,在他们的住持之下,天童寺都有重修或增建,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又册名为天童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