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说是佛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阐述宇宙万法皆由因缘所生起之相状及其缘由等教理之说,是解释宇宙万法之生起及万法自身间的因果规律。
由于说明的方法和角度不同,遂有种种的缘起学说。华严宗之教理以“缘起”为主,于其所判五教之中,除顿教外,分别各说一种缘起。
于小乘教说业感缘起,于大乘始教说赖耶缘起,于大乘终教说如来藏缘起,于圆教说法界缘起,而唯独顿教因是无相离言之宗,不更涉教相之说,故无缘起之说。
“法界缘起”一词,最先见于净影慧远所著之《大乘义章》卷三:“苦集等相,究竟穷之,实是法界缘起集用。不染而染,起苦集用,不净而净,起灭道用。”
认为“四圣谛”中的苦集二谛,为法界缘起所会聚;灭道二谛,为法界缘起的发用,而有染缘起和净缘起的根源。
慧远在文中又说此缘起即是“真性缘起”,这真性缘起是如来藏缘起的别名。可见,依慧远的看法,法界缘起是等同于如来藏缘起的。
智俨首先将“法界缘起”与“如来藏缘起”等缘起说区别开来,建立华严家“法界缘起”义。智俨在《华严一乘十玄门》开篇即说:“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者,不同大乘、二乘缘起,但能离执常断诸过等,此宗不尔,一即一切,无过不离,无法不同也。”
他在《五十要问答》卷上重申:“圆教一乘所明诸义,文文句句,皆具一切,此是不共教,广如《华严经》说”。智俨把“一”与“一切”之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理念作为法界缘起的重要内容。这有别于其他学说对于缘起论的解说。
智俨首次用“法界缘起”来概括整部《华严经》的内容。谓华严一部大经,皆在阐明法界缘起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因果无碍圆融理念。
在《华严一乘十玄门》中,他说:“今且就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与果。所言因者,谓方便缘起,体穷位满,即普贤是也;所言果者,谓自体究竟,寂灭圆果。”
智俨的这种用“法界缘起”来概括华严一部大经,其实际上是承继于杜顺《华严五教止观》中的“第五华严三昧门”。在“第五华严三昧门”中,直说“第五华严三昧门,但法界缘起,惑者难阶”。可见其前后的传承关系,并以“自体因之与果”为法界缘起的中心内容之一。
对于“自体因之与果”句,智俨专门就此进行解释:“问:文殊亦是因人,何故但言普贤是其因人耶?答:虽复始起发于妙慧,圆满在于称周,是故隐于文殊,独言普贤也”。
智俨建立华严家“法界缘起说”,法藏亦继承其思想,于《华严五教章》卷四中释解“法界缘起”时如是说:
一乘圆教法界缘起,无尽圆融自在相即,无碍镕融乃至因陀罗无穷理事等。此义现前,一切惑障,一断一切断,得九世十世惑灭;行德,即一成一切成;理性,即一显一切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