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离相内观即为禅,内观不乱即为定

学习的过程当中没有内化于心,外显于形这一步就到不了。

不是学了就过的那种学,先入道,入道以后保任,保任后再到红尘中去证得,是一系列的过程,不可能简单的知道道理就能做。

你完成强大的思想体系,再去做的时候还不容易做到,这牵扯到习气问题了。

我们到习气那一步还差着很远距离,做不到也很正常。

大家想一想比如你今年30岁,你今天所拥有的习气用了30年,用的是淋漓尽致,学传统文化刚学了一年,你就想用得淋漓尽致是不可能的。

就像我们拿右手吃饭。今天你突然发现用左手是对的,但当你再吃饭依然还是想抬右手。

如果说我们有强大的思想体系,保持觉察,觉到习气又来了,你一直保持觉察,就能保持敏感度,觉察越敏感习气就越弱。

在事上慢慢的磨慢慢的练,慢慢的就好了,所有的对镜来了,都是配合思想体系来练心的。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叫心,用一个词解释就是镜子,无善无恶心之体,在镜子里的影像,镜子不会做任何的分别,在镜子里你是好坏善恶黑白,是没有任何区分的。

现在不暂时理解也没关系,一年级的时候并没有考满分,你也上初中了,你上了初中突然发现一二年级的题你全都会。

这里想表达的是你一年级到初中这段时间没有辍学,一直在学习,所以说你只要坚持学习,有一天这些东西就会出现在你的觉受里,出现在你的对境里。

有善有恶意之动叫念,知道善恶怎么区分的了吧?是讲心里的能量场是善还是恶。

好多人存在的问题,心里充满了怒心怨心抱怨心,但是会对外讲,我做的这个也很好,那个也很好,我有多么善良。

有善有恶意之动是从念里评判,就像墨菲定律一样,你想什么坏的事情,你心里处在负能量的状态,可能就会感召负能量的事情过来,墨菲定律和吸引力法则,是有科学依据的。

你恨一个人怨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发生另一个事情让你接着恨接着怨,因为始终要和你内心的能量场匹配。

知善知恶是良知叫相,相也叫相用,对于相,不同认知,不同角度解释的都不大一样。

有良知,你可以感知到身边的一切,身体的疼痛,喝水的冷热,对方的好坏等等万物,都是来源于良知。

能所提供给我们的就叫知善知恶,我们的良知就是真心,儒家也叫天理,道家叫道,悉达多称为本心,你能动能说话,耳朵能听鼻子能闻你能走路都来自于良知,你能感知世间的万物。

比如一个人,去世了心脏一定是还在的,在他腿也在手也在耳朵也在,但是良知不在了。所以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良知是能感受世间万物的一切,良知不是良心的意思。

为善去恶是格物叫离相,为善去恶是格物,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它非常简单,我做善事不做恶事就是格物,没那么简单的。

阳明先生比我们聪明100亿倍,他不可能说这么低级的格物。

日本首领级别的人物,都在腰带上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阳明先生也自己亲口说,人生除了格物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人生要操心良知,不要操心人生。

武则天皇帝说百千万间难遭遇,难遇见真正的心学,所以说大家一定要重视格物,阳明先生的四句教其实就代表了儒家的心学,文化复兴的重点就在就在这里。

格物就是心不被境转,格物是手段,心不被境转的时候就能格物致知,良知才光明,良知才出来,所以说良知不是良心,格物是心不被境转,我们多少人每天都被这个境所转。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