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教故事 >

纪念圆瑛大师

佛教之精神

初看圆瑛法师法相,就被他的坚定眼神和浩然正气所震慑。这在今天,叫做“气场强大,走路带风”。这样的人物,往往有着源源不断的内驱力,以及安身立命的精神宝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师曾到南洋新加坡工商学校,为大众宣说《佛教之精神》。那个时期,法师一边向大众讲授佛教济世入世的精神,一边为兴建佛教慈善机构而募集资金。所到之处,“人怀踊跃之心,慨解仁囊”。

短短两千余字的开示,至今读来,仍有令人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感。法师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佛教是积极的,不是消极;是救世的,不是厌世”。我们也可以通过其开示,生动地感受到他“强大气场”的内在原因。

1、佛陀出家

牺牲自己,利益群众

他首先讲了悉达多太子初发心,舍宫乐,弃王位的故事,告诉大家太子的离经叛道,并非为己。太子所发下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完全是积极的、救世的,不可以其出家,遂谓为消极厌世”。

他认为太子的出家与修行,“在于牺牲个人,利益群众。待学成之后,将其所得学术,贡献世界,利乐众生。佛亦如是,岂可谓为消极厌世者乎?”

2、“佛”为觉悟者

欲正人心,惟弘佛法

梵语“佛陀”,华译“觉者”,是大觉悟之人,能觉悟一切诸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识。

佛陀觉悟到什么呢?“茫茫世间,芸芸众生,无非业感。世界,乃众生同业所感,共同依止,同得受用。而众生,即个人别业所感,苦乐果报,各别不同。”

接着法师铿锵发问:“而今世界,是何世界?是不是人欲横流之世界,是不是争斗之世界?此种世界,皆由众生贪瞋痴慢嫉姤种种恶行造成。这种恶现象,人心日积日漓,世道愈趋愈下。我爱群爱国之同胞,无一不抱救世之思想。”

他认为一般人“以杀伐因,求和平果,断不能的。……果欲救正人心,惟有弘扬佛教。”如果人人都能修习“无我观”,人人都将“我执”打得破,贪等诸恶浊心,自然就能息灭。恶浊心灭,清净心生,将五浊恶世转变成清净世界,不是难事。

最后他再次反问:“世界众生,祛除心病,经历五时,循循善诱,自觉觉他,历久不倦,岂可谓非积极者乎?”

3、佛教宗旨,为慈悲利生

圆瑛法师讲到这里,把三界的真相——苦,以及佛菩萨“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的精神娓娓道来,“如来慈悲,视大地众生皆如一子,冤亲平等,一视同仁,不生分别……如来度生,若众生此世不受教,不得度,来世仍欲度之,必令离苦得乐方慰其心”。

甚至于“不独法施救护,倘若应以身命布施,而得救护者,亦欣然布施而救护之;又不独对同类之人如是,乃至异类之众生,无不如是”。可见,佛教的慈悲精神,并不局限在对熟人、好人、自己人或地球人这样的范畴,而是遍一切处,恒一切时。

他更以《大智度论》中鹿王救群鹿的故事,告诉听者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菩萨道时,为劝诫国王减少杀生,宁舍一己身命,也要救护无量众生之命。

他最后反问:“消弭无量众生之杀业,佛教救护众生,乃至舍头目脑髓而不吝惜,岂可谓非积极救世者乎?”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