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种善因,得善果”
正是因为有着对因果的认识
才让很多人愿意与人为善
因果不是迷信,而是人生的道理
是我们行事的基本准则
古时候有位大富长者,家中流行风寒,唯有形似槟榔的庵摩罗果可以缓解病情,大富长者就让没有染病的一位仆人到果园购买,特别叮嘱道:“告诉果园主人,多挑些熟透的甜果,没熟的不要。”
仆人来到果园。园主热情地接待他,说:“我这儿的果子味道都很好,凡是摘下来的果子都是熟透的甜果,没熟的都留在树上,你只要尝尝看就知道了。”
仆人说:“只尝一个怎么知道所有的果子都甜呢?”
园主劝道:“你想的虽然很周到,但果子如果破了皮,就不好再招待客人了。如果你执意要挨个尝,不甜的可以还我,甜的就不能退还了。”
仆人点头道:“这个办法很公道,那我就尝尝看。”于是他便将庵摩罗果一一品尝。就这样,他买了一筐咬破了的庵摩罗果。
长者见了那筐果子,气不打一处来,全部倒掉了。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肉眼虽不见,却总在冥冥中,左右着我们人生的方向。
比如有个人在公司犯了重大错误,受到了老板的批评,怒气冲冲地回到了家,心里十分窝火,于是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也很不高兴,就去踢打身边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老板撞伤了;老板受伤之后心情就更不好,想起在公司发生的事,索性把这人给开除了。
这一整套的事件发展虽说很巧,但世事却往往就是在这样巧妙的规则下运行着,而左右这一切的便是因果。种下了恶的因,到头来得到的也是恶的果,想通了这一点,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便应该多种善因,多结善缘。
来源:五台山佛教